• 回到顶部
  • 18926078801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从意象对话视角,看中草药的药性与意涵

本文想探讨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从意象对话的视角,看中草药药性的文化意涵;另一个是想探讨中医在诊疗过程中所依据的意象,与意象对话心理学所关注的意象,二者在来源与应用方面有什么不同。  

 

引言

 

1  故事中的“小柴胡汤”和“繁漪的药”

 

记得有个电视剧,里面的女主角要去照顾爸爸,她精心挑选了几样菜,打算给爸爸做顿好吃的午饭。可是,从上午 9 点到 11点多,她头昏眼疼四肢发凉,只想裹上被子闭着眼睛睡觉。

 

这是怎么回事?这个时辰不是阳气最盛的吗?为什么她会这样疲惫?

 

疲惫一定是有心理原因的,古体写法,惫字从竖心旁,旁边一个“偹”字。《说文解字》注:“疲极曰惫”,就是劳累到极点即是惫。

 

“头昏眼疼四肢发凉”、“裹上被子闭着眼睛睡觉”这样的画面都可以被看做是意象,来说明疲惫的状态。如果是心理咨询,就可以从这里深入讨论,我们可以这样来问:

 

“头晕眼疼四肢发凉,代表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

 

“这个裹着被子闭着眼睛睡觉的人,她遇到了什么?”

 

围绕着不适的症状,和来访者一起探讨,将“症状”所包含的内容逐个进行分解,再进行分析,这个做法,有时很快就get到来访者的某个心结。

 

 

比如上例,剧情很快告诉观众,女主角意识到今天在父亲家里很可能会遇到前夫,而那是她最不愿意见到的人。

 

 

不久,演到女主角去买药,一路上想的都是与前夫一起生活时的场景,有最初的亲密、后来的间隙、争吵、冷战,最后离婚。到了药店,店员问她需要什么药,她想了想说:“小柴胡汤吧”。

 

 

小柴胡汤的组方是:柴胡、半夏、党参、黄芩、大枣、甘草、生姜。主要作用是解表散寒,疏肝和胃,用于寒热往来,心烦欲吐、口苦咽干的症状。

 

 

后来有一集,看到女主角对她的女友讲述了与前夫之间发生的种种事情,在女友的倾听和理解之下,她终于得到理解,走出阴影,重获内心的平静。

 

 

将这些场景串起来看,可以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女主角与女友的一次深入交流,竟然起到了小柴胡汤的作用。而交流的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呢?女主角的回忆和叙述、悲伤的哭泣、愤怒等情绪的宣泄,以及女友的倾听、理解、陪伴和安慰。

 

 

联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电影《雷雨》,里面有个人物叫繁漪。她天天都在喝汤药,但苦闷从未减轻。当她与大少爷开始恋情,有一段时间,她变得衣着鲜亮、神情愉悦。且不论他们的恋情的性质,只从二人开始交往之后繁漪精神上发生的转变来看,能够与人交谈,比单纯喝汤药对她的心情的影响要有效得多。

 

 

举上面这两个例子,并不是要证明中药在调节情志方面没有作用,而是正好相反,我想借这两个例子,深入探讨中医的治疗当中,心理调节的契机在哪里,如何使药物的作用深入患者的内心。 

 

 

2  调节情志,心理咨询还是喝中药?

 

人们疗愈伤痛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旅游、聚会、购物、吃一顿美食、看一场电影等等,这里我想结合上面的例子,谈谈心理咨询与喝中药这两种情志调节方法的区别。

 

让我们先将眼光看向新生儿,我们曾经单纯地用哭来宣泄对这个世界所感受到的所有不适。哭是我们最早使用的语言,新生儿的每一声啼哭都是毫无保留的,因为只有大声地哭,才有可能激起另一个人的最大关心,来安抚、来解救,生命才有机会保全下来。因此,哭是婴幼儿的求救和自救行为。

 

随着人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哭逐渐被语言表达所替代,其目的和效果与哭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表达需要、宣泄不满,被他人听到并理解。当有人听到我们发出的声音并给与积极的回应,我们会感到安全,感到被理解,感到被尊重。

 

倾听,正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功能之一,只有通过倾听,对方的情绪情感才能呈现并得到理解。所谓情绪疏导,是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能够通过语言交流和陪伴而得到疏通。此时来访者会哭出来,也会诉说,他知道自己的表达有人听、有人懂,因而情绪疏导的效果与单纯的哭泣相比要好得多。那么喝中药,本义是利用草药的偏性,来纠正脏腑功能的偏失,但并不能直接开启情绪宣泄的通道。虽然上述的小柴胡汤的作用是疏肝和胃,很多中医用这个方子来解除女性的肝郁气滞。但它并不能够代替语言的交流,因而无法做到对情绪情感的疏导与调节。能够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情感的,是她与另一个同样有着情绪情感、并愿意倾听她的人在一起度过的那一段可以深入情感世界对话的过程。

 

简而言之,肝郁气滞源于压抑,压抑产生于关系。所以要回到关系里,才能疏肝解郁。中医自古就承担了情志疏导这一功能, 因此那时的医患关系,与我们现在的咨访关系很相近。  

 

在《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的最后一段,岐伯跟黄帝说,医生对病人,要“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这就说明,中医治病,并非开完药就结束了,而是要做心理疏导,才是完整有效的治疗。我们古代的中医早就是这样做的。

 

 

3  木瓜树意象与木瓜的文化心理意涵

 

在一个抱怨自己的病总是看不好的个案里,对方的无望弥漫在咨询室里。咨询师问:“如果,正如你所担心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治愈你,那你怎么办呢?”对方沉默良久,抬起泪眼,回答说:“那我自己来吧!”。她将羸弱的身子挺直了一些。借着这个富于意义的肢体动作,咨询师带她看意象。她看到的是一颗木瓜树,并不高大,下面是泥土,上面结着圆碩的果实,她笑了。

 

为什么是木瓜树呢?木瓜又象征着什么?

 

下面就借这个意象,来谈谈中药药性以及意象在心理咨询中带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的木瓜树大都长在南方,春季3、4月份开花,夏季开始结果,所以木瓜有春气的酸味也含夏日土气的甘甜。春气就是生发之气,也就是一个人的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属火;夏气是成长的力量,也象征着积累的能力,属土。从春到夏,象征火上行又下降入于土中,使土的温度上升。土代表脾胃,脾胃是人的后天元气化生之所在。脾胃得到温煦,便有力量将精微的营养物质推送到心包,心包健康了,里面的心脏就更加安全。

 

 

也许你会问,那不是所有在春季开花夏季结果的植物都能养护心包吗?为什么她的意象偏偏选择了木瓜?

 

这里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有来访者自身的原因,也有个案讨论的主题对意象所起到的导向作用,还有关系,即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咨访关系属于什么样的类型这个因素。

 

意象中能看到什么,往往跟来访者的生活经历有关。比如,一个生长于北方干冷地区的人,很可能更多地在意象中看到松柏、杨树、向日葵;生长在南方湿润地区的人更常在意象中看到梅花和竹子。生活在岭南亚热带雨林气候的人对木瓜树就会很熟悉,况且木瓜果实硕大,一旦见过便终生难忘。

 

这里还有一个原因,是木瓜的一个相传甚远的著名功效——丰胸。木瓜是不是真的能丰胸其实并不确定,因为许多医生说过,其实木瓜并没有这方面的功效,但还是有许多人宁愿相信它有。也许对某些人来说确实是有这个作用的,因为她真的相信,而信的力量有时是不可思议的。但我确实并没有遇到过哪个女性真的因为吃了木瓜而使乳腺得到发育的情况。但作为一种被普遍相信的事物,我们大可以持开放的态度,将“木瓜丰胸”看作是一个文化现象,看看这一现象承载了人们的哪些需要。

 

就像看待一个神话故事一样,神话故事都不是真的,但人们都不想打破神话。那么能使胸部丰满起来的木瓜,对女性而言意义何在?是魄力、魅力、诱惑、母爱、还是自信?或者兼而有之?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关于这些内容都是可以讨论的,用意象对话心理咨询技术,咨询师可以就她的意象来发问:“对这个木瓜树,有什么感受和联想吗?”

 

坎贝尔先生对神话的看法是这样的:神话是可以带给我们生存智慧的智者,会让每个寻找生命意义与自我价值的人获得领悟。

 

不妨借用木瓜能丰胸这一现代人发明的神话,让木瓜在意象中为女性的心理成长发挥作用。

 

木瓜中含有蛋白质分解酶,利于增强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所以木瓜经常出现在女性疏肝解郁、健脾消食的方子里。

 

在女性成长的历程中,什么样的事件对女性来说是最难被接受和消化的?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对女性特质的压抑、对女性价值的贬低、对女性尊严的破坏。而这些内容,往往在母亲的潜意识中携带着,由母亲通过言语、表情、态度传递给女儿。因而母女关系又是另一大在女性成长发育过程中遭遇挫折和打击的来源。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历史的国度,在以往2000 多年的历史当中,男尊女卑的思想一直存在于民族心理当中,因此女性的自然属性被理教过度地压抑着。

 

但再往更久远以前回溯女性的历史,又会发现,女性在人类更早期的人类生存和发展中曾经起着主导作用。远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里,女性主管着历法、祭祀、耕种、生育和战争。在出土的 3000 多年前的殷墟妇好墓中,我们看到了造型圆实、挺身直立的鸮尊(读消音),她是妇好这位女英雄的功绩和尊贵身份的象征。

 

这就形成了女性内心当中挥之不去的一种冲突: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依稀记得我们的生命力曾经那样自如地挥洒,而后来渐渐被束缚和压制在越来越狭小的地方。

 

 

因此女性有强烈的冲出束缚的渴望和被尊重的需要,因为我们曾经拥有那样的历史,或者说,我们曾经造就了那样一段历史。可惜的是,这种渴望由于不能被表达也被深深压入女性潜意识当中,与原始母系社会隽刻的女性精神、近2000多年来的文化束缚和压迫共存在一起,在我们的身体中交互作用。

 

人的身体,是各种文化交互作用的场域、也是各种文化交互作用的结果。潜意识就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存在于能被肉眼看到和无法被肉眼看到的一切,即人身上所有柔软的部分,和所有坚硬的部分。

 

因此在个人潜意识中,潜藏着许多可以使人得病的可能性,遇到现实事件触发情感、产生情绪、情绪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内伤就会伺机而发。(但若能使心灵在这一阶段不失觉察并顺应其间的波动,适当应对,便能阻断病情进一步深化的路途,而是反转并逐级递减,使健康恢复。心理咨询与治疗,在这个时期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我们从小学会了用哭来表达遇到不愉快时的心情,但往往在我们需要哭的时候被大人阻止,原因是他们听着心烦,生气,其实是大人们还没有发展出足够的接纳我们的哭声的承受能力。为此,我们必须不哭,以作为维持与大人的关系续存的代价。因而我们练就了一个童子功,叫做自我压抑。

 

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学会说话,可以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感受。这个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或者养育者,可能依旧只有非常有限的倾听和抱持我们的感受与表达的能力,因而更多的感受无处可说,无人倾听,只得又被我们压进潜意识里,也就是压入全身上下可能被压入的地方。

 

哭出来的是悲伤,哭不出来的变成抑郁;发泄出来的是愤怒、发泄不出来的形成仇恨。抑郁和仇恨会啃噬内心,侵害肉体,继续他们的抗争,肉体就成了战场。

 

治疗女性的主要药物,大多补气养血、疏肝解郁、驱除寒湿、安神静心。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木瓜这味药常常出现在为女性疏肝理气、和胃健脾的方子里,我把它理解做中医对女性所蒙受的苦难的同情,另一方面来看,他又与妇好鸮尊一样,是对女性力量的褒扬和歌颂。所不同的是,鸮尊是人以金属铸造而成的,木瓜则是天然存在的生命。

 

女性的力量与男性最大的不同是生育。所以在原始社会,人们会尊敬女性神和大地之母。《神话的力量》作者之一约瑟夫·坎贝尔,认为这主要和农业文化、和土地有关。“女人的生育就好像大地孕育植物一样,女人滋养孩子也像植物一样,所以女人与大地一样神奇,她们是相关的。”

 

木瓜丰胸这个神话,也可以看做是女性以形补形的办法:借木瓜饱满之形,养女性的乳房;借木瓜之甘甜,中和女性因生而为女所遭受的嫌弃以及生存的不易与苦涩;以木瓜之红润,增女性颜色之美;以木瓜之香,开女性郁郁之心扉。所以木瓜是一个增强女性心理能量的有力象征,女性借木瓜丰胸的神话,重新构建勇气、信心与自豪的心灵图景。

 

也就是说,当一个女性的自我拯救意识觉醒之后,她的女性意识也随之觉醒,心灵召唤她去做一个女人,来实现生命的价值,也就是活出女性与生俱来的价值:像大地一样,滋养万物。

 

成熟的木瓜形状是长圆形,里面的果肉是柔和的橘红色,果汁丰沛、味道甘甜,是水果里最能使人联想到母亲的乳房的一种。木瓜树其实并不高大,但正是这种并不高大的树上却可以结出多个壮硕的果实,这也让许多初次见到木瓜树的女性情不自禁地感叹。为什么女性会有这样的感叹,是不是在精神层面女性在木瓜这里找到了共鸣?联想到女性自身,从女孩到女人再到初为人母, 母爱不也正是从女性并不那么强壮的身体里逐渐发展起来的吗?经过孕育、生产、化作涓涓乳汁,去哺育怀里的婴儿。

 

所以我特别相信,人在循着病因进入意象之后是知道自己该“服用”什么药的,正如小动物们受了伤之后会找寻某种草药治好自己一样,也正如荣格先生对人的心灵的深深信任,他相信人的心灵会引领着个体生命向着某个方向去发展。我们本身自带治愈者原型,这个原型富于智慧,这个智慧的治愈者找到的药,往往身心同治,一箭双雕。

 

朱建军《意象对话心理学与中医》

4  中医的意象与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之间的关系

 

中医是中国古代医学开创者基于意象思维建立起来的医学体系,意象对话心理咨询,是基于意象的象征意义来进行分析和领悟。中医与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两者的思维出发点都是意象,思维的交汇点也是意象。

 

有意思的是,两者的分界点也在意象。让我试着谈谈:中医大夫通过四诊和参、辩证论治之后,就可以根据心中形成的意象开药方以及安排治疗,这个过程里并没有要求医生一定要告诉患者他对病情所形成的意象是什么,更不要求与患者基于意象进行交流。而意象对话本身就是一个基于意象的分析的心理咨询技术,它的特点和精彩之处就在于通过来访者的意象来进行有深度的、有共情的交流。

 

这两者的意象还有一个重大区别是:中医所依据的意象,是医生通过问诊过程单方面产生的,代表着医生对患者病情的概念化,但它不是患者自己通过对自己的病情的感知所产生的意象。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是有可能产生意象的,因为病痛之苦有时足以促成部分患者深入地体会和思考,形成意象是自然而然的,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患者自己对病情进行的概念化的认识,在治疗过程中理应得到医生的重视。

 

但现今的治疗过程里,中医大夫很少能有足够的时间听患者说一说自己对病情产生的意象,患者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也能产生意象,更想不到可以跟大夫谈谈自己的意象,或者问一问大夫产生的意象是什么。因此现在的中医诊断与治疗当中,基于意象的医患交流可以说是被“无意识的”跳过去了,使得基于意象的中医变成了“基于医生单方面意象的中医”,而医生对患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这样的治疗过程基本上看不到了。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惋惜,因为中医的整体功能已经被削弱了,只剩下药和术,心的部分缺席。但也想到有些中医师正在学习意象对话心理学,有些意象对话心理学学员也在学习中医,我也是其中的一个。中医和意象对话心理学,正在通过大家的努力,相互靠近、相互融合,还原和继承中医的整体治疗思想是大有希望的。

 

这里再将《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最后一段原文摘录于下,以便再次领会一下中医原本所追求的治疗境界:

 

“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

 

岐伯曰:治之极于一。

 

帝曰:何谓一?

 

岐伯曰:一者,因得之。

 

帝曰:奈何?

 

岐伯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帝曰:善。”

 

 

5  了解中药对心理咨询师的意义

 

了解中药,并非是为了建议来访者去服用药物,而是觉得做为一名心理咨询师,需要多掌握一些常用的中草药知识。因为有部分来访者,在来做心理咨询之前,已经在接受中医治疗了。若要将中医治疗与心理咨询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地为来访者身心健康服务,咨询师需要看懂来访者带来的药方,能听懂来访者所谈到的中医概念,能读懂药方里医生对患者的一番良苦用心。

 

了解中药,才能将药方中各味中草药的药性,通过意象思维转译成恰当的心灵语言储备起来,适时与来访者进行交流,做到心理咨询与中医治疗承转衔接,共同为来访者的身心健康服务。

 

最不好的现象是发生象繁漪那样把汤药倒掉的现象。把药倒掉,意味着放弃治疗,意味着对康复不抱希望。倒药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但其中的一个一定是对药不够信任。患者有对药物知情的需要,知,才能产生信任,反之,因为不知,所以不信,人与药没有连接。所以,她需要有一个人跟她讲解,告诉她这碗药里的成分是什么,对她有什么意义,这样就可以帮她建立起对汤药的信心。意象对话心理咨询,还可以做到从汤药的成分为起点,陪伴她去了解自己、了解病情和看到内心的需要。如此,她才能理解汤药的意义,汤药也就真正的开始起作用了。

 

之前见到过一个方子,第一味药就是木瓜。就这个发现跟这位女生进行了一次探讨。女生一开始是不理解,觉得开药方是医生的专业,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后来通过探讨,了解到木瓜能散胃寒、能温通经络、能助运化,她便有些理解了,说“可能因为我的胃太寒了,大夫是在帮我把胃暖过来,才能好好吸收营养吧!”

 

 

参考文献:

[1]李琴.妇好鸮尊.大象出版社.2018 .

[2]沈金鳌.要药分剂.清 .

[3]许慎.说文解字.汉 .

[4]约瑟夫·坎贝尔(等).神话的力量.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

[5]张仲景 述,晋王叔和 撰次,钱超尘、郝万山 整理.伤寒论.汉.

 

 

鸣谢:

2019年冬季成长小组成员提供的药方素材,特此感谢!

贺虹

常驻北京,珍珠级心理咨询师,五期全程班学员。个案方向为身心调整,做过的个案覆盖妇科手术前焦虑、骨伤康复期焦虑、肛肠发病期焦虑、长期胃肠功能失调焦虑等身心成长个案。

 

本文选自2021年第十七届全国意象对话学术研讨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