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顶部
  • 18926078801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意象对话解读心理能量及其产生

早在心理学产生之前,人就有一种直觉:人的身体里有一种仿佛流体 一样的生命力。生命力多,人就充满活力;生命力少,人就委靡不振。

 

 

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中已经引入“力比多libido)的概念,认 为人的生命力主要体现为这种“性的本能”。他在文中说,在生物学中用 “性本能”的设想表明人类和动物有性需求存在的事实。相类似的滋养本 ,就是属于饥饿。在日常的语言中没有和.'饥饿”配对的词,但科学为 此使用了 “力比多”这个字眼。

 

 

按照弗洛伊德的定义,力比多这个词指的是一种独特的性需求,因 而,他用力比多表示的每件事都必须理解为性的需求或性的欲望。但是, 这个词的古典用法,正如在西塞罗Cicero)、塞勒斯特(Sallust)和其他 人那里所见到的.并不是限制这么严,在那里是用于更一般意义的热烈欲 望。后来,在晚期著述中,弗洛伊德又称“性的本能”为“生的本能”。 他认为,人需要某种刺激使自己兴奋起来,积累到一定程度再释放岀去。

 

 

无论怎样,力比多概念所代表的动力因素,正是我们为了解释心理情景的变换而要寻找的。这个概念使得对那些有疑问的现象更容易明确地表 示。也帮助解释性功能各种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脱离了多种性成 分的原始观点。荣格提出,力比多概念为心理学完成的进展,正如能的概 念引入物理学中一样。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能的内驱力(drives)是产生心理活动的能量。 这些本能力量表现的方式如同物理学的能量,因此,可以用能量的模式进 行研究。这是心理学领域首次提出的心理能量模型。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能量”是心理学概念中的一个术语,而非物理 学的术语。所以,不能将物理能量和心理能量进行类比。继弗洛伊德之 后,荣格反对把心理能量看作仅仅是性的能量,而是应该视为一种更基本 的生命力的体现——.,力比多”,也可以直接说成是“心理能量”。荣格将“力比多”解释为:个体的普遍的生命能量。

意象对话心理疗法创始人朱建军教授简介

 

在心理动力学看来,心理能量不是客观现实,而是心理现实,是对某 种心理经验进行符号化的产物。换言之,在我们的心理经验中,有一种大 致可以说成“有生命力”“有活力”的体验。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临床实 践中,咨询师们也常常能够清晰地体会到来访者带给我们的一种感觉,当 他们处于顺境时,这种生命力表现为激情和欢乐;处于逆境时,则体现为 一种顽强的精神,一种渴望恢复生命活力的愿望。

 

 

这些体验实质上是对生命意志、生命本能的体验。当我们把所体验到 的事物称为“心理能量”时,实际上,我们已经在进行符号化了,即用 “能”的概念把这种体验或心理经验变成了心理现实。

 

 

那么,心理能量是如何产生的呢?心理能量的产生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在适当的心理状态下,心理能量自发产生。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心理能量是生命力的源泉,是宇宙中生生不息的 一种能量,也是赫拉克利特所说的“宇宙是永恒的活火”。人类的最高境 界,就是和宇宙中的这“活”进行沟通,然后在自发的情况下,从这 “活”中获得无穷无尽的力量,如同清澈的泉水汩汩涌出。

 

 

这时的心理能量,在我们的体验中,仿佛光明澄澈、一种极限的欢 乐,好似一种没有内容的空泛却无休无限的创造力,如美丽的阳光源源不 绝,如浩瀚的宇宙运动不息。

 

 

如此产生的心理能量是流动的,自然的,没有什么阻碍,或者极少受 到阻碍,没有和任何具体的情绪相结合,表现出来的是比情绪更原初的精 神状态。当你漫步在美丽的海滩,没有任何思绪烦扰,没有欲求和期望. 只是单纯地感受生命时,就会拥有这种自发产生的心理能量,从而体验到 勃勃生机。这就是你对自己的生命意志的直接经验与表达。

 

 

第二种是本能力量被激发。

 

 

当某个情境需要心理能量的时候,由于本能的存在,就在本能中激发 出了心理能量。本能不同,所激发出的心理能量也具有不同的形式。

 

 

心理能量最常见的基本形式,是性的能量和进取的能量。

 

 

一旦被激发,心理能量就由潜在的能量变为现实的能量,从而具有基 本的形式。可以是一种兴奋或紧张,也可以是一种动机或需要,非常重要 的形态之一就是情绪。当心理能量表现为某种情绪时,该情绪所负载的能 量就表征着这个心理能量的大小。

 

 

摘自苑媛、曹昱、朱建军所著《意象对话临床技术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