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朱建军:公平?不公平?
【心理365】:公平?不公平?
作者:朱建军;来源:微信公众号:内明网校;ID:neimingwangxiao
有一个听起来特别好,大家也都特别追求的东西,实际如果我们去追求的过程,很容易出问题,这个东西就是所谓的“公平”。公平当然是好东西了,但是为什么我们说容易出问题呢?就是因为怎么样是公平这件事,很难给出一个所有人都觉得公平的结论。
比如说你说高考。不同省份大家的录取分不一样,这个公平吗?
可能有的人就觉得不公平,可能这样一来,我的考分比外省的某个同学还高,但是最后呢,他到了分数线了,我却没到,这不公平。但是如果我们说,大家用同样的标准在不同的省,那可能有一些比较边缘的省份的人就会说,那我们这个教学条件是什么条件?他们的教学条件是什么条件?在这样的一种不同的条件情况下,你用同样的分去要求我们,这个也太不公平了。那你说究竟哪种算公平呢?
我记得我以前看,我忘了是哪本古书了,说里边有一个国王,他有五个妃嫔。他给她们礼物,给她们手镯,要给一模一样的,同样质量的,同样大小的,同样颜色的,这样的话,免得她们闹,觉得不公平。
但是你想想啊,就算你给她们五个的都是一样的,但是这五个人的手腕一样的粗吗?那有人可能戴上很舒服,有人戴上就不舒服。然后这五个人的肤色就一样吗?可能这个颜色对某些人来说就很搭,对有些人来说可能就不适合她的皮肤,那大家戴上可能就不一样好看。那可能那个戴上以后,感觉没有别人戴上那么好看的那个就会觉得不公平。
比如我们心理咨询的团体课,好多同学都要发言,然后老师也要给他们回应,那怎么叫公平呢?比如说我们说,每一个发言者都必须有同样长的发言时间,大家占用同样多的时间。然后老师给他们回应的时候都要用同样多的精力,给出同样时间的回应。就是公平吗?
其实这也不能这么说,因为可能有的人在这一次提的问题,就是个简单的问题,不需要更多的时间,有的人那个问题可能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在这种时候你硬把它用同样的时间,那可能最后的结果,它其实是不公平的。
所以从客观上来说,这种绝对的公平这个东西,其实是不可能达到的一个目标。我们可能真正能达到的只是相对的公平,也就是说差距不要太大,哈哈。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在追求公平的时候,都会追求那种绝对的公平呢?
这其实是反映了他内心中有一种和别人争的心理,就是他心里边先有一个想法,“凭什么我得到的比别人少?所以我绝不能得到的比别人少。”
有这样一个心理的时候,他其实想要的是比别人多。但是如果他觉得自己没有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时候,他就会有一种不公平的感觉。就是哪怕他在某个方面得到的多,但是在另外一个方面得到的少,他就会看到那个自己得到少的那个方面,然后他会觉得不公平。
所以他们抱怨不公平,其实说明他们内部有一种强烈的竞争的心态,就导致他们在行为上有一种斤斤计较。斤斤计较就是要求绝对的公平,要求绝对的公平就是一种斤斤计较。绝对的公平实际上是不可能得到的。但是如果这些人之间的互相的竞争心,能够弱一点,他们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爱,那其实你就会发现,他们就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不公平。深圳心理咨询
比如兄弟姐妹之间,父母不可能做到完完全全的一碗水端平,但是有点小的不公平呢,如果这个兄弟姐妹互相之间感情好,他们就会觉得这也没什么,但是如果他们之间互相感情不好,哇,他们就会闹得很厉害。所以公平不公平,只有在相互之间的爱不够的时候,才会成为一个不可能解决的大问题。如果互相之间感情好,那么除非太不公平,小的不公平就不是问题了。
【 朱建军 】:临床心理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教授;著名的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意象对话心理治疗创始人、回归疗法联合创始人;中国社会心理协会环境心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工联心理健康工作委意象对话学部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文化心理学组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
主要心理学著作有《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你有几个灵魂》、《释梦:理论与实践》、《心灵的年轮》、《中国的心理与文化》、《回家 越走越快乐:回归疗法入门》等三十多部。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内明网校(ID:neimingwangxiao)每日分享一段语音,用语音让心理成长走进生活,让生活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