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顶部
  • 18926078801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心理专家朱建军:我是谁?我在扮演谁?

【心理365】:我是谁?我在扮演谁?

作者:朱建军;来源:微信公众号:内明网校;ID:neimingwangxiao

 

刚看到一个新闻,在《三国演义》里边扮演张飞的那个老演员,李靖飞先生去世了。在不久前,同一个月里边,扮演关羽的老演员陆树铭先生也刚刚去世。大家就很感慨,就说这两位艺术家真的像戏里一样,同生共死,扮演二哥的去世了,扮演三弟的也随即就去世了。这跟历史上的关羽和张飞是一样的。

 

我看介绍说这两个事情还真的是有因果关系,因为扮演张飞的这位演员,他本身身体就已经很不好了,当初是陆树铭先生,就是扮演关羽的这位给了他很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扮演张飞的这一位演员,听到这个戏里的二哥去世的消息呢,心理上受了蛮大的打击,可能这跟他的去世真的是有直接的联系的。这也跟现实中张飞的去世一样啊,现实中也是因为张飞听到了二哥去世的消息,然后情绪受了特别大的影响,导致行为上有一些不恰当,于是导致了自己的去世。

 

说到这,你就会想起其他一些演艺界的事情,就是有很多演员,他在人生中的一些经历,会跟他所扮演的角色有很大相似性。

 

比如扮演林黛玉的,最有名的那个演员陈晓旭,她就是很年轻就病故了,跟林黛玉一样,年轻轻的就香消玉殒。再比如说这个张国荣,也是在拍了一个鬼片《异度空间》之后,就出现了一些精神上的一些困扰,好像感觉像见了鬼一样,导致最后也是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是因为这个而跳楼去世。

 

类似的例子,如果大家去回想,可能还会发现更多,这个在我看来就不是完全偶然了,它其实是有一些心理原因的。什么心理原因呢?

 

当然有一个原因可能是说我们选演员的时候,我们所选的那个角色本身,演员就跟角色有相似性。比如说我们选林黛玉的演员的时候,我们选的就是更加多愁善感的。那么这样的一个性格的人,也比较高概率会容易更早的病故,虽然不是绝对的,但那个概率会高一点。

 

而更主要的一个原因,在我看来,跟演员对角色的认同有关。就是演员去演这个角色的过程中,他去体会这个角色,他去想象自己就是这个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把自己跟这个角色认同。就是好像觉得我就是他啊,你看陈晓旭就是说过我就是林黛玉,对吧?陆树铭也是哈,他后边就很觉得我就是关羽。

 

就是这种认同,当然有利有弊,从利益的一方面,可能他就会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把角色身上的一些光辉的一面给表现出来。就像陆树铭,在生活中大家发现他也很讲义气,就真的有点像关羽。但是同时这个角色身上的一些我们叫做消极的东西吧,也会影响到演员,使得演员也同时就会有点跟角色犯同样的一些错误,或者出现很类似的一些问题。这就可能会使他们的命运会跟角色的命运,有一些相似之处。

 

当然啊,说到这种情况,那前提是这个演员对这个角色的认同特别的明显,特别入戏。这个演员就是随便胡乱演演,根本就没有特别入戏,根本就没有很认真的去体会这个角色,那反而没有这种影响。对入戏的演员就更容易有这种影响,特别是自己演的某一个戏被当做经典,然后自己在这个之后,也被别人看作是这个所演的那个角色。

 

 

像《红楼梦》结束了,大家看到陈晓旭,还是会把她叫做林黛玉;大家去看到陆树铭,还是会把他叫关羽,这种情况下就更容易长期入戏出不来,也就更容易跟角色有类似的命运。关羽和张飞的演员在很相近的时间内去世,这个就是他们跟角色类似的一个命运。深圳心理成长

 

知道了这种情况,如果我们想避免认同角色所带来的这些消极的影响,我们该怎么办?觉得演关张这两位演员啊,他们没有必要去做,因为这两个角色都是很正面的。如果有一些演员演的那个角色比较负面,他怎么办?

我其实在想,也许以后应该让心理学家带着演员,在演完一个戏之后,专门做一些活动,让他从这个戏里边出来,像我们心理的很多练习都有去角色这一步一样。我觉得真的一个演员演完戏,也许真的需要让心理学家带着做这一步才更好,可以避免这些问题。深圳心理咨询机构

 

【 朱建军 】:临床心理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教授;著名的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意象对话心理治疗创始人、回归疗法联合创始人;中国社会心理协会环境心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工联心理健康工作委意象对话学部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文化心理学组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

主要心理学著作有《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你有几个灵魂》、《释梦:理论与实践》、《心灵的年轮》、《中国的心理与文化》、《回家 越走越快乐:回归疗法入门》等三十多部。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内明网校(ID:neimingwangxiao)每日分享一段语音,用语音让心理成长走进生活,让生活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