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顶部
  • 18926078801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意象寻根:“我”的初心,“谁”知道呢?

01  我是谁

 

对儿子暴怒发脾气的是我,突然接到电话柔声细语的是我,见到老公抱怨他对孩子不管不问的是我,与闺蜜家庭聚会,一副夫帅子孝,云淡风轻的也是我......

 

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

 

好吧,孙悟空72翻变化?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提到一个词“巨婴”,徐凯文提到“空心病”,我的这个肉身是个载体,有很多无形的,但有独立意识、感受、行为的“我”借助于这个肉身,每时每刻的呈现,让世人看到了一个叫***的人。

 

意象对话厉害了,为了将这些看不到,摸不着但时时刻刻影响自己的心理内容表达出来,意象对话创造了一个核心技术,“子人格”技术。简单说,每个人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我,“我”是有几十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子人格组成,不同子人格状态下呈现外界不同的我,并以应对现实中每个当下生活的。

 

02  我从哪儿来?

 

 

人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小小的人儿遇到了不同养育环境,感觉到饿想吃,奶就放嘴边了,困了想睡,就有了个温暖舒适的小窝,想玩,有个笑眯眯的脸熟悉的声音招呼自己互动......,舒服,满足,日子过的如我所愿,我只需要关注我自己,就按照自己需要发号施令,世界就会呼应我、满足我,如此养育下,此娃儿就离自己本心不远。

 

另一场景,养育环境不能满足初生我的各种需要,但由于让自己生存下是人的本能,为了能满足活下来的需要,婴儿发现,在和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比如,想玩儿的我,无论怎么发出信号都没有回应,但有一天,自己不哭不闹,乖乖的,就看到了一张久违的笑脸,还温柔的摸了自己,一声“真乖”,哇~,天堂一般的感觉,感觉好好呀,从此,婴儿习得了一种心理能力,维持这种感觉,感觉自己能活下来,一个乖乖的子人格,但却忘记了,自己原本是想玩儿的......。深圳意象寻根

 

如此类推,发展出不同的场景下,习得的不同应对方式,形成性格迥异的一个个子人格。

 

第一类子人格:寻根称“自体我”类子人格,意识到主体,原发感受或者继发感受。

 

第二类子人格:寻根称“关系我”类子人格,注意力向外,继发感受。

 

从形成过程看,“我”内在几十个子人格,他们之间是有关系的,是好的,坏的,认识,不认识各种关系,形成了网状关系图,意象对话叫“子人格拓扑图”,我们就是按照自己的这个由子人格团队形成的关系脚本生活。

 

03  我要到哪儿去?

 

徐凯文说“空心病”

 

心理学理论说“假性自体”

 

老百姓说“没意思”

 

......

 

“我过成了别人希望的样子,却没了我自己”

 

子人格寻根说:“从关系我回到自体我”

 

为什么呢?当子人格里面关系我类的的子人格过多,显现在现实中,大多数时候,自我都是注意力看向外界,企图满足外界对自己的要求,自我的价值以外界标准要求自己,外界是有很多标准的,因为在这个信息大爆炸、多元的时代,若秉承这样的人生态度,即使外在事情都搞定,但自体我的生命能量就减少,自体我能量越来越少,因为不停应对了。深圳意象对话

 

要成功,自体消耗就会亏空;因为亏空,越要成功.......如此循环脚本。

 

04  但,我是谁呢?

 

曾用了几十年习得的一套打法,却要用好几辈子来回归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感受当下,停止应对,体验到应对背后的动力,直到背后动力弱到不再占据自己,自然呈现背后动力后的动力,就像剥洋葱,一层层,看到并伴随泪流满面的自己,褪下一层层外壳,柔软,赤子的自己,看到“初心”,由此活,这,才是此生所愿、生生不息。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介绍

李俊哲

洛阳心理咨询研究会会长

首席心理咨询师

高级企业EAP执行师

准珍珠意象对话心理咨询师 

北京家园共育家庭教育指导师

北京家园共育睿智情商训练师

 

转自公众号:意象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