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顶部
  • 18926078801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觉照技术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使用与思考——分辨去染篇

一、在一次心理咨询中,来访者所表达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咨询师是怎么做到共情的呢?咨访中发生的理解究竟是神入式的共情,还是基于咨询师自己过往的经验的相似性理解,这个问题在学习意象寻根之前我未曾得到确认的体验和答案。但这个问题又很重要,不分辨清楚,就会在咨询中产生一些的咨访双方的心理内容的混淆,进而造成咨询师的沾染感。而意象寻根中的觉照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学习寻根的时间点,恰恰也是遭遇咨询师的疲劳感时,这种疲劳感在咨询师职业中很常见,一次咨询中有大量的属于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心理内容被激发,其中绝大部分是消极的,在将其分辨澄清前,这些心理内容处于一个染的状态滞留在咨询师的心中,不能被消化掉。一般来说,除了加强咨询师的个人成长和进行案例督导外,似乎找不到更好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避免在咨询中产生那么多的染和消耗呢?通过对寻根中觉照技术的学习与练习,我发现觉照技术不仅可以达到上述效果,甚至还有许多其他的优点。我自己总结使用觉照技术对咨询师的帮助至少有以下几点:

 

1、觉照技术可以帮助咨询师减少染,因为觉照技术的使用,能让咨询师在咨询中即时的分辨清楚来访者的心理内容和咨询师的心理内容。同时能减少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投射,更好地理解到来访者。

 

2、觉照技术可以减少咨询师在咨询中心理层面无觉知的发力动作,减少咨询师情结性的心理能量消耗,这种消耗往往是因为咨询师自身的情结在反应,使用“去”的劲发力,这份发力往往并非来访者的真实需要。

 

3、觉照技术是达到意象寻根心理成长的目标——“回到主体我,回到原发感受”的道路。觉照本身并不是咨询的目的,最终目的是回到寻根解决心理问题的思路,使得来访者一步步回到原发感受,回到主体我。

 

4、在咨询过后,觉照技术可以帮助咨询师更省劲的复盘,并帮助咨询师看清哪些部感受属于自己被激发的情结,促进咨询师的成长。

 

 
二、觉照技术,是意象寻根中作为带领者时所使用的技术,不仅仅只在心理咨询中应用,也可以应用在一切关系互动中。可以说它不单单是一种咨询技术,更是寻根中一种觉察在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互动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的基本方法。

 

觉照技术的操作要点之一是两个口袋,在咨访互动中,咨询师主体里所有的心理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咨询师作为一个能经验能感受的主体,这个主体所感受和经验到的来访者的状态,包括来访者的动作声音表情等外在流露,也包括咨询师共情到的来访者的情绪感受等心理能量。另一部分是咨询师自己的情结、情绪、感受、反应。在将这两部分内容清晰地区分开之前,这些内容混合地存在在主体的经验中,而将这两部分区分开的过程中,一定会看清楚咨询师因为自己的情结所投射到来访者身上的内容,随之看到真正的的来访者。这个过程就是去染,去染之后,在咨询师的主体体验里就能更真实的看到来访者。

 

不通过一定的方法,想要直接靠强大而清明的觉察去直接分辨这两部分,对我们一般人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方法很重要。而觉照技术中的两个“口袋”,正是一个分辨的抓手。所谓两个口袋,也就是在咨询师的主体经验中,把感觉到的,觉察到的属于自己的内容叫做口袋2里的内容,包括自己当下的情绪,当下对对方的情绪,当下的投射,当下的应对、反应、想法等。剩下的属于主体感受到的来访者的内容叫做口袋1里的内容。口袋1和口袋2里所有的心理内容加起来,就是此时咨询师的主体经验总和。

 

一般来说,觉照技术的入手处,在口袋2,要先把口袋2分辨清楚,才能顺理成章的看到口袋1。这部分会在后面的例1中加以说明。

 

当口袋1和口袋2的内容被区分清楚后,口袋1的内容就是更真实的来访者的内容,觉照技术的要点之二是咨询师把口袋1里的内容以第一人称反馈给来访者,镜映来访者。

 

以第三方旁观者的视角看来,就是咨询师在不断地以第一人称镜映式的回应来访者,包括来访者的动作、感受、想法等身心内容。以咨询师的视角来看则是咨询师在自己心中分辨咨访中自身的感受以及正在起的反应,把属于自己反应和感受用口袋2容纳起来,口袋1的内容会自发呈现。

 

以上是觉照技术的大概操作,听上去很简单,但是在实际做的过程中能让来访者感到被镜映,并且能被带领着回到主体我,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咨询师以第一人称镜映过去的感受,确实是来访者当下的感受。之所以要以这种方式镜映来访者,是因为真正的镜映可以使来访者可以稳稳地待在自己的主体感中,不需要再调用关注集中在咨询师的话语和想法上。也就是反馈的口袋1,要确实是是来访者当下的感受。

 

在我学习觉照技术之前,试着使用包容性替身技术的时候,有过许多失败的经验,比如在咨询中试着镜映来访者:“现在说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很悲伤”,而收到的是来访者的瞬间出戏:“老师你是在说你悲伤还是我悲伤?”究其原因发现,如果不去区分口袋1和口袋2的话,是很难一直贴到来访者的真实感受的。

 

觉照技术带给咨询师的体验很微妙,其中很多细微的心理过程甚至难以用概念说清,下面我用第一人称视角,描述我在作为咨询师时使用觉照技术的主体体验,以更好的说明觉照技术的操作,以及在心理咨询中的分辨与去染效果。

 

三、觉照技术带给咨询师的体验很微妙,其中很多细微的心理过程甚至难以用概念说清,下面我用第一人称视角,描述我在作为咨询师时使用觉照技术的主体体验,以更好的说明觉照技术的操作,以及在心理咨询中的分辨与去染效果。

意象寻根技术发明人赵燕程老师(黄金级意象对话心理师)

例一

在一次咨询的刚开始,当来访者开始诉说他童年在家庭关系里受到的不公平对待时,我突然意识到到自己是特别投入的在听,心里有一个动作就是我想要去努力的理解到他的感受。如果不用觉照技术做咨询,我会做的就是努力的去听,去用力理解来访者,这个动作本身是有一个向外的发力的,也挺用劲的,做完咨询后往往会有些累。

 

而当我使用觉照技术时,借由分辨口袋2和口袋1,我发现自己努力的听其实是无意识中自己的情结被激发,随之看到来访者表达的悲伤虽然与我相似,但却并不相同。用第一人称复述我当时的心理体验如下:

 

我现在觉察到我正在很投入很努力的想去理解他,我感觉自己这个劲是一个朝他过去的劲,好像我的注意力都飘到了对面,而我现在注意到了我有这么一个反应,这是我当下正在起的反应。(第一步我先意识到了自己在有个发力的反应)

 

而我现在这个反应的劲很大,我感觉一下大概有7分左右,我现在意识到了我有一个7分出去的劲。我再继续感受着我的这个反应,我对这种感觉逐渐清晰起来,在我无觉知的投射里,刚才对方直接就被我投射成了我自己的某个部分。

 

我现在意识到这一点,现在感受到的这些都是我口袋2里的内容,那我再来仔细体会,我现在口袋2之所以这么反应是怎么了?

 

哦,我现在感觉到是因为对方诉说了一个跟我自己过往经历很像的情境,当对方在说的时候,我的这些感受被激发了,染到了对面这个正在说的人身上。

 

我再来感觉,当我看到是我的这个情结被激发了之后,我确认了我在认真听点头试图表示理解对方,这些动作都是我的口袋2,我感觉自己不再没有觉知的陷入这个情结里,带着这个感受有了一些清醒感和主体感。

 

那我这会儿再去看一眼来访者,我才看到他的表情是难过的,在哭。我现在这会儿能意识到来访者说的时候正在哭,带着一种悲伤感。这就是口袋1里的内容,口袋1与口袋2被激发的内容还是挺像的,所以染在了一起。这时候正好来访者说完了一段事情我感觉到了可以回应的时候了,我说:“刚才我讲述这段经历的时候,我很悲伤的在流泪。”(这就是反馈口袋1的内容)

 

 

以上是使用觉照技术的时候,在咨询师心里发生的感知流,当感觉到口袋1真实的内容后,再用第一人称回应给来访者的时候,整个镜映过程就可以很自然的继续下去,因为咨询师用第一人称回馈的内容,是带着真的看到来访者的感受反馈的,而我之前失败的那些经历,恰恰是因为没有通过口袋2 分辨出口袋1,如果我是带着口袋2的反应回应,也许一开始来访者会感到被理解,但是染已经在此过程中发生了。

 

上面例子能够分清楚口袋1和口袋2的起点是咨询师能够当下觉察到自己正在起反应,这也是大部分情况下觉照技术的开端,使用觉照技术到深处,可以体会到人和人的心本来是可以想通,但我们每个人都陷入自己的情结模式,从而对真正的他人视而不见。但是问题又回到文章的开头,你怎么确定你说的悲伤就是来访者的悲伤而不是自己的投射?

 

回答是一开始不好区分,所以觉照技术要求一开始不要猜来访者的感受,而是从咨询师所见到的来访者的动作入手,先反馈能直接被看到的,比如“我这会儿正在用手撑着扶手”、“我刚才在讲述的时候,很悲伤的在流泪”等。从这些真实所见的口袋1入手,逐渐深入之后,会在某个时刻咨询师真的感觉到了来访者的感觉,并且确认是自己口袋1感觉到的来访者的感觉,这个时候可以说共情发生了。

 

比如在刚才这个例子里,当我把自己当下口袋2里发生的事情看到之后,我再看来访者,其实一开始只能感到来访者在一边讲述一边难过的流泪,这就是当下进入咨询师主体里属于口袋1的内容,先将这个内容镜映回去,如果镜映的内容是客体当下真实的内容,来访者就不会脱离主体感,会继续有新的感受出现,通过口袋1咨询师可以再分辨出来,随后再镜映,这样逐渐深入,渐渐地会在某一时刻产生共情式的理解。

 

 

例二

来访者的模式是无法忍受焦虑,一旦焦虑情绪出现就向外抓取方法,在咨询中的表现是向咨询师反复的提问题、要答案。在使用觉照技术之前,咨询师经常不知不觉中就陷入一个状态——用很大的力气想给来访者讲清楚当下该用什么办法面对焦虑。使用觉照技术时咨询师第一人称体验:

 

这会儿我感觉到自己非常烦躁,有个劲,想用很大的力气赶紧说服来访者,给他一个办法让他能照做解决问题,这个劲很大而我现在的这个反应,我现在意识到了是我的口袋2里的东西。

 

那我再来体会之所以口袋2这么反应,是为什么呢?是觉得来访者很烦人吗?感觉并不是,我感觉我之所以这么大的反应,并不是因为我自身的情结,而是我现在体会有到一个很大的不舒服感在我心里。

 

仔细体会这个不舒服感,是一种很大的恐惧但面对不了的难受,而且直接出现在我的感受中,我之所以口袋2想要给方法解决来访者的焦虑,实际上是想要赶紧把我现在心里的这个不舒服解决。

 

我再来感觉着这个不舒服,我发现这个难受虽然很难受,但是我并没有类似的情结,当我感觉到这的时候,我意识到这个非常大的难受,正是口袋1里我所感觉到的来访者的难受。这个能量是一种共振式的被我感受到。(主体我中,共情式经验到的这个情绪能量是很让我难受的,所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才会想要起反应。)

 

现在这会儿我理解了来访者现实焦虑背后的原发的难受,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也许不用使用那么大的力气去解决来访者的问题了。我可以先知道他那里是这个内容,我再看看来访者此时的样子。

 

我现在可以带着口袋2的这些反应,先不被口袋2的烦躁感和解决问题的劲影响,我看到来访者这会儿的表情和动作,突然感觉到来访者这时候在问问题背后,有一个虚弱和恐慌感。

 

随后咨询师将这个原发感受镜映式的反馈回去,来访者抓取的劲一下子减弱下去。咨询得以向深入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是用觉照分辨的话,咨询师会耗费很大的力气去跟来访者在继发上较劲,时间长了会造成心理上的耗竭感。并且咨询师在无意识层承接了了来访者的死亡恐惧,这个能量如果没有被看到和消化,也会在咨询师的无意识里残留并且继续造成影响。咨询师的沾染,其实有一部分就是这样发生的。而使用了觉照技术不仅仅在咨询的当下就分辨清楚了这两部分,也可以在咨询结束后,咨询师更有目的和觉知的去消化遗留在自己心中的消极能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意象寻根公众号的观点或立场。

 

作者介绍:张策

 

珍珠级意象对话心理师

中国哲学硕士

现从事专职心理咨询工作,工作地点为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