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漫谈|存在就有其合理性
中国心理学漫谈|存在就有其合理性
作者:朱建军;来源:微信公众号:内明心理;ID:neimingxinli
如果你以前听过我的这个系列的其他音频,可能你会知道,我这个人是非常亲中华的,或者说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喜欢的;相对来说对于这个西方文化我是颇有微词。虽然如此,我并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任何的地方都喜欢,我也有一些对中国传统不太喜欢的地方。
比如说,我觉得中国文化有一个地方我就不喜欢,就是他们对那些权威人物,有点太看重了,这一点就让我感觉有点反感。还有一个我不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地方,我就觉得他们太缺少边界,对吧?很多时候,可能是因为中国人特别强调人际关系,特别强调人和人之间的那种亲密,那种不分彼此,结果走的有点过,所以有的时候就对个人的那个边界就不够尊重。
所以我们中国就会出现这种,什么婆婆直接不敲门就进入儿子儿媳妇的房间,这一类的事情,大家都觉得好像不太是个事似的。但是呢这个其实是很让年轻人难受的,我觉得难受的也非常有道理,好像边界太差。有的时候我们知道你是好心,但是好心你也不能就没有边界了,对不对?
比如说老人怕孩子们吃不饱,就会使劲儿让他们多吃点,多吃点,或者怕他们着凉,就逼着他们穿很多很多的衣服。过去有一句话我觉得特别精彩,就是“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这个其实就是一个中国人特别缺少边界的一个表现。
在这一点上似乎我就觉得中国文化不如西方文化,西方文化会给每一个人更多的自主的权利。这个有边界和自主这两件事是有联系的,就是划清楚了人我边界,哪个范围是你的,哪个范围是我的,然后在边界内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对吧?出了我自己的这个边界,那么在别人的边界,那我就需要尊重别人的自主性,别人的需求。
不过呢,我后来思考了一下。我意识到一件事情,就是说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它背后其实是有一些不同的社会形态,或者说是不同的文化生活方式所导致的。
比如西方人他为什么特别强调边界?可能是因为他们相对的在感情上更独立,就好比说有两只老虎,各自过各自的日子,大家在一起就很容易发生冲突,一山不容二虎,那么怎么办呢?那就需要划分一个边界,就是这个山是你的,那个山是我的。咱们各自呆到各自自己的山上,边界很清晰,就会减少很多很多互相之间冲突的风险。
而中国人呢,可能他就更像一群狼,那么一群狼是生活在一起的,一起去打猎。你就不能说在山上画出很多边界来说,哪块地儿是属于哪一个狼的。不能啊。因为狼不是独立生活的,它是群体生活的,那么它就需要什么呢?需要的不是边界,而是“位”,或者是“份”。就是实际在什么样的一个身份上有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有一个秩序。然后通过这样的一个秩序,保证他们之间不会发生那种破坏性的冲突。
比如说谁是头狼,这个很重要,那么我们知道了谁是头狼,然后我们就服从这个头狼,然后呢,好多冲突就避免了。
所以中国人,就因为他是生活在一起,因为他是没有办法划清特别细的边界,因为大家感情上有很多的纠葛,所以就导致中国人非常重视“位”和“份”。就是比如说尊卑,我们就有一些关于尊卑的更细致的一些规则。然后大家呢要遵守这个规则,我们大家遵守了这个规则,秩序就更容易形成。
比如说有一个传统的规则叫做“年长者为尊”,所以当年长者跟年轻者有一些不同的时候,我们就倾向于要求大家更多的尊重那个年长的人。所以在我们中国的这个社会里面,我们说一个人你怎么没大没小呢?这就是一个批评。没大没小,就是你违反了年长者为尊这样一个规则,你对年长者没有更多的尊重,你试图跟年长者平等的互动,这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有一点犯规的行为,叫做没大没小。
那你看“没大没小”这句话,如果拿到欧美社会,它好像就不是一个什么事,不是一个什么值得批评的事。所以我们中国人对那些官职更高的人,对他们更服从,固然他一定程度上是全人类都有的那种势力眼,但是他也不完全是如此,一定程度上他也是遵守中国社会的这样一种规则,就是有尊有卑。
孔子对那些非份的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说按照他的级别,他跳舞的时候应该是多少个人,然后后来他就人数不对,应该六个人,他用了八个人,跟他这个级别应有的是不一样的。孔子就非常生气,说这个要能忍,还有什么是不能忍的。那我们觉得有啥不能忍的,人家自己家有钱,人家歌舞团多请几个人有什么关系喽?!
但是孔子就觉得这个很有关系,为什么呢?因为他破坏了一个秩序。如果我们没有特别的清晰的边界,把人和人隔离到不同的区域,那就意味着我们大家都是在同一个区域。如果大家都在同一个区域,再不遵守这些关于“位”和“份”的这些规则,那么我们就没法保证一个秩序,我们就会导致混乱。
那么按照秩序去做就一定是更对的吗?就是年长者说的话就一定是更对了吗?官大的人说的话就一定是更对了吗?
他不一定,很不一定,对不对?因为有的时候肉食者,可能肉食者鄙不足以谋,但是呢,如果我们遵守了这样一个规则,至少我们就不会再来混乱。
大家想象一下,在一个军队里面,如果有一个小兵站出来说,说营长你说的不对,这个仗我觉得不该这么打。或者他更自信的说,师长你做的不对,我觉得咱们的战略不应该是这样。
这样的话仗还怎么打呢?就没法打了。所以有时候我们就会要求这些士兵,你理解也要执行,你不理解也要执行。这样的话,固然有可能有的时候有一些正确的意见被压制了。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这样一个令行禁止的一个秩序,它本身是对整个这个团体的成功,应该说多数时候都还是更有帮助了。当然啊,极少数情况下,如果那个尊长者犯了很大的错误,那的确很惨。
就像一个狼群,如果那个头狼领错了路,那这个狼群也很惨;但是如果这个狼群没有秩序,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那这个狼群就更惨。
所以我们就知道说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它有的时候会有很多很多的不同的“潜规则”,或者是“明规则”,它不见得这个规则就一定永远都好,但是它有它的道理。
中国这种文化,它相对来说更强调秩序,更强调关系,更强调人情。在这个过程中,它对人的自由,对人的自主性,对人的个人成就,有时候的确会有一些阻碍;但是呢,它也有它好的一面。
心理学上有一个研究,就是说相对更独裁的领导和相对更民主的领导哪一种好?
最后就发现了一个结论,说在一些比较危急的时刻,那么相对来说权力更集中的那种领导,好像效率更高。在一些更安全、平和,没有什么危险的时刻,那种相对来说更平等的、权力更分散的这种领导方式,大家会觉得更愉悦,最后的工作结果也会更好。所以没有哪一种是永远好的,也没有那种是永远不好的。深圳心理专家
中国形成了一种相对比较集中的、注重团体,而对个人的独立、自由和自主性相对有一点限制的这么一种文化,也许就是因为我们说的啊,中国这个文化它在远古都是共同抵御灾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吧?我们的最早的社会是在治水,再有水灾要去治水,这种活动中构成了我们中国最早的社会。这就导致我们的这种社会,会有这样一个特点。深圳心理咨询
它是好还是不好?这个其实不是说好不好的事情,我们很难去拿中国的社会和欧美的社会去比较,然后我们就得出一个永恒正确的结论,说哪一个更好,它们可能会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现。
当然了,西方虽然每一个个体,他在感情上是很独立的,但是他们也并不是不可以把大家集合起来共同做一个事情。而且他们还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大套的方法,然后去让很多独立的个人进入一个团体,然后形成一种合力,他们也是有他们的独有的方法的。这个我们今天来不及谈,以后我们看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再说。
所以回到最后的结论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欧美的文化,古代的文化和现代的文化,哪个是更好的?这个没有一个绝对的正确答案。
对我们整个地球来说,可能还是有多样性,就是更好的。就像是我们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有像猫这样的独来独往的,有像老虎这样子独来独往的,也有像狼群这样子成群结队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多样性的存在。这个就蛮好的。
【 朱建军 】:临床心理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教授;著名的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意象对话心理治疗创始人、回归疗法联合创始人;中国社会心理协会环境心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工联心理健康工作委意象对话学部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文化心理学组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
主要心理学著作有《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你有几个灵魂》、《释梦:理论与实践》、《心灵的年轮》、《中国的心理与文化》、《回家 越走越快乐:回归疗法入门》等三十多部。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内明心理(ID:neiming心理)每日分享一段语音,用语音让心理成长走进生活,让生活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