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顶部
  • 18926078801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转化行为的技术——意象对话自觉行为矫正

自觉行为矫正技术,是用于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的方法,可以使我们 持续很久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消除、转化。


意象对话能让我们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知道我们人格深层中对自 我、对他人、对世界的认知,也能让我们的原始认知发生转变,变得更加  和谐、健康。原始认知的转变会自发地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使我们的  行为发生积极的转变。但是,有些行为习惯因为历时良久,稳定性很强, 即使我们在原始认知层面已经认识到这个习惯不好,却未必能突破行为惯  性而使其较快地转变。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些更主动的操作,促使这  个行为转变更快地发生。


自觉行为矫正就是用于促使行为转变更快发生的方法。其原理是,结 合意象对话技术和行为干预技术,引导来访者对自己行为习惯的原因有觉 知,通过意志努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并且通过记录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改 变给予强化。


意象对话是发现潜意识中行为动机的好方法,善于发现问题的内在原 因,并在根源上加以干预。认知和动机上的改变当然会影响到行为,但是 仅仅靠它改变长期的行为习惯还是不容易的。我们需要更直接地运用意志 努力去改变行为。


如果我们用行为疗法去矫正行为会更有效。但是,在矫正过程中,来 访者对自己的情结并无觉知。无知的情况下,行为虽然可以改变,但是潜 意识中往往没有改变,治愈只是表面的。意象对话和行为矫正相结合就是 自觉行为矫正技术,这个技术结合了两个技术的长处,并避免了双方的 不足。

 


 
自觉行为矫正可以用于任何人。它最适于矫正长期的不良行为习惯或 成癮性的行为,比如,抽烟、酗酒、人际退缩、易怒等。


自觉行为矫正的步骤大致如下。


1.确定自己想矫正的行为


最基本的问题是:必须非常明确被矫正的行为是什么。来访者往往会 含糊地描述自己想矫正的行为,比如,“我想让自己别再那么暴躁”。这个 表述就很模糊。什么叫作“暴躁”?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操作性的定义, 我们就没有办法观察和记录成果,也没有办法知道经过我们的心理咨询 后,他是不是不暴躁了。因此,对被矫正的行为必须有可操作的定义,必 须把它界定为一个可观察、可记录的实际行为。


例如,对于“我想让自己别再那么暴躁”的来访者,咨询师应当先引 导他细致地列出对于自己而言什么叫作“暴躁”。也许在工作中,当别人  和自己的意见不一致时,他会大声地叫喊,这可以是暴躁的一个表现;也  许在家里,当妻子和自己争论时,他会不耐烦地摔门而去,这可以是暴躁  的一个表现;也许当他自己做什么事情不顺利时,他会随手把工具扔掉, 这也可以是暴躁的一个表现……所以,他应当确定:第一,自己想要矫正 的行为是什么?第二,是想矫正所有这些行为,还是先只改變其中的某一 个行为(例如,不顺利的时候扔东西)?


2. 确定矫正的目标


目标也必须是明确、可操作的,仅仅说“我想改得更好”是不行的。 还以上述例子说明,如果想矫正的行为是“不顺利的时候扔东西”,那么, 矫正的目标可以是:“现在我100%在不顺利时,用力扔掉手头的工具,使 得工具被损坏。我希望在自觉行为矫正之后,我只有10%的情况下会用力 扔掉手头的工具,其他时候我会把工具放好,仅用跺脚等方法发泄不愉快 情绪”。


3. 做一次深入的意象对话,找出此行为的心理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意象对话中的各种方法,去寻找此行为的心理原因。最 常用的一个方法是,当来访者出现了那种需要矫正的行为——靶行为或目 标行为时,咨询师指导他去体会:“如果去想象这样做的你,外貌和你现

 


 
实中的样子不同,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如果来访者知道人格 意象分解,就直接问他“这样做的子人格是谁?”找到这个子人格后,我 们就可以做意象对话,分析为什么这个子人格有这样的行为,找到其深层 的原因和心理发展的来龙去脉,并按照意象对话的方法,在意象中解决。


诚然,我们也可以不借助子人格,而从其他意象入手,寻找原因和解 决方式。这一步和我们其他时候所做的意象对话一样,通过感受和分析意 象,调节意象,解决目标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得目标行为不再被 需要。


4. 伴随意象对话,在现实生活中改变行为

深入的意象对话可以让不良行为背后的驱力减少甚至消除,但是,现 实中长期习惯性的行为,大多都不可能在仅仅过一次意象对话之后就不再 出现。在现实中,当再次产生这个行为的冲动时,来访者可以从社会活动 中退出一小会儿。这一会儿,他可以短暂地重新做一次上一步骤中的那个 意象对话,也就是看到是哪个子人格有这种行为,看到他为什么要这样 做,并且在意象中和他对话,在意象中再次体会其深层的原因,并去解 决。这个过程像是重温或者复习一次以前的意象对话过程。


在这样一次短暂的“复习”意象对话过程后,来访者会再次在原始认 知层面知道那个习惯动作的意义,并且在原始认知层面不再那么需要继续 靶行为,于是他就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行动,用一个更好的行为替代那个不 良的行为。


其实,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改变习惯行为并不容易。我们往往会发 现,即使我们通过意象对话搞清了来龙去脉并很好地解决,旧的行为的惯 性还是会很大,这时候还需要做一些有意识的努力,用新的行为去代替 旧的。


在情境触发下,我们常常会产生一种冲动——继续不良的习惯行为。 每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可以有意识地“复习”意象对话,同时,在 行为上用新的行为替代不良习惯。


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一条规律: 一开始,“复习”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后来就会逐渐减短。几次之后,我们可能只用两三分钟完成一次意象对话  的“复习”,之后就可以去进行行为改变了。

 
 
5.记录行为改变

每次行为改变后,我们都可以做一个记录。记录很简单,比如,成功 地完成,就在日历上画一个圈;未能成功,旧行为习惯占上风,就在日历 上画一个叉。
要矫正一个行为习惯,至少需要三周时间,比较合适的时间是半年到 一年。这段时间应尽力做好行为改变的记录。如果做得好,也可以给自己 一个小小的奖励作为强化,但是奖励不宜太大,否则会喧宾夺主,效果适 得其反。


我们可能有很多希望改变的行为习惯,但是当使用自觉行为矫正技术 的时候,我们一次只能选择一个去矫正。直到半年以后,这个行为习惯矫 正有了明显效果,我们再选择另一个去矫正。有时,我们会发现,几个不 同的行为习惯可能是同一情结的反映,这让我们期望可以同时矫正这几个 习惯—-但是经验告诉我们: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逐一进行。


这个方法虽然并不难,能做到的人却很少。也许最难的事情并不在于 有多么复杂,而是需要我们坚持。记得一个小故事:皇帝找到一个隐士, 据说这个隐士实际是个神仙。皇帝向他询问长生之术,这个神仙说了一个 很简单的方法,吃某种并不罕见的草药。皇帝以及他的近臣们很高兴地吃 了一阵子,但是时间久了,大家就开始腻了,而且有些怀疑,慢慢的,都  不再吃了。只有一个人心思比较简单,他就是每天吃下去,也不多想。最 后只有这个人得到了效果,他活了一百几十岁。自我矫正技术大概也是这 样一种便宜而不罕见的草药吧。


摘自《意象对话临床技术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