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符号化——新视角全面理解心理咨询过程
个案符号化——新视角全面理解心理咨询过程
Case Symbolization——A New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Psychotherapy Procedure
作者:周烁方
1 个案概念化及其困境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经历心理咨询的过程。心理咨询师一方面要投入心理咨询过程,另一方面要对这一过程进行充分的理解,考虑如何把咨询做下去,如何使咨询有效。对于咨询师而言,心理咨询过程原本是一种体验,为了理解这些体验,咨询师需要一个符号系统,使用一些符号对体验进行表征,使体验能够被言说、被交流、被思考和运算。
大约从1980年左右,个案概念化(case conceptualization)一词被引入了心理咨询领域并沿用至今(2024年)。各心理学派的理论体系有差异,因此个案概念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其共性在于,个案概念化总是指代用(理论中的)概念和模型理解心理咨询体验的方法、过程及其结果。也就是说,以“概念”为符号系统,来理解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体验。这种做法卓有成效,各心理学派的案例分析、案例研讨、案例写作都遵循着“个案概念化”的方式,经年累月地不断产生理论与实践的进步。“概念”是逻辑思维系统的基本符号,在“个案概念化”中,所有的体验都被转化为“概念”。
与体验(原始经验)相比,概念是高度抽象的。概念可以表征某类具有共性的事物,或者反过来说,用于表征某类事物的共性,但无法充分反映具体事物的个性部分。专注共性、忽略个性,使“概念”能够远离最初的“体验”,使其不受身体感受、情绪感受的干扰。因此“概念”可以被方便、快速地使用,并基于逻辑规则进行思考与运算。
逻辑思维的优势在于“清晰”和“快速”,清晰是因为抽象过程去除了体验中难以界定的模糊部分,快速是因为抽象过程使“概念”远离体验、不受限于身体系统和情感系统的运行规律,可以在不牵扯身体与情感的前提下,仅仅在逻辑思维中被直接使用和运算。
举例来说,医生把病人的症状记录为“胃绞痛”,首先清晰界定了患病的身体部位和不适感的具体类型,使其不与其它症状相混淆。其次,医生可以在自身的逻辑系统(医学理论体系)中,寻找“胃绞痛”相对应的答案——例如开胃药,而不必去亲身体验或共情病人原始的身体不适感,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
在心理咨询中,个案概念化把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体验”抽象为“概念”。抽象过程必然带来信息的损失。例如,一个人梦见被狗咬,咨询师将其概念化为“他遭遇了自己内心的惩罚性超我”。梦中的狗,被概念化为“惩罚性超我”,这使得咨询师可以在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内理解“狗”这一梦象。
但梦者梦见的狗是具体的,有细节的,有丰富的体验包含在其中,无法被“惩罚性超我”一词完全概括。那些无法被概括的细节被丢掉了。个案概念化所形成的理解,固然“清晰”甚至“无误”,但却过于抽象,无法充分反映来访者的心理状态。由此所形成的,对咨询实践的指导意义,也就值得商榷。
实际操作中,咨询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通常是:仅仅以个案概念化对来访者和咨询过程形成粗略的理解,制定粗略的方案,随后在咨询过程中的某些“当下”,放弃个案概念化,找回那些丢失的细节,进入纯粹的体验,然后根据直觉和经验来决定如何与来访者互动。这样一来,咨询师心中的咨询过程就分为了两个层次,一层是高度抽象、清晰、符合理论框架的“个案概念化”层次,另一层是放弃概念化、进入体验,充满细节与流动性的“体验”层次。
成熟的咨询师,能够在两个层次间比较自如地来回切换,时而理性地理解来访者的状况、澄清咨询方向,时而感性地进入体验,在此时此地与来访者互动。如果没有个案概念化,只有体验,咨询师就会丧失对个案的整体理解,容易陷入细节而迷茫。如果体验部分太少,个案概念化太多,咨询师就会上升到头脑的层面,似乎形成了一种对来访者的“理论正确”的理解,但却远离了来访者具体的真实情况,与心理能量的流动脱钩。也许,很多成熟的咨询师都已经接受了上述困境,将其作为心理咨询工作不得不面对的关键困境。但也许,这种接受只是出于无奈,出于没有更好的办法。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问题的关键在于,“体验”与“概念”之间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要么太具体,要么太抽象,内外两张皮,表里难合一。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弥合体验与概念之间的鸿沟,化解“个案概念化”内在固有的困境呢?答案是:有。这个解决方案叫做“个案符号化”。
2 个案符号化从“概念”到“符号”,两字之差,带来的或许是革命性的变化。前面我们提到,要“理解”一种体验,而不仅仅使其停留于体验,就需要使用一个“符号系统”。换言之,需要对体验进行“符号化”。个案概念化,实际上就是以逻辑思维和概念为符号系统,对体验进行符号化。
个案概念化的困境,就在于“逻辑思维与概念”这个符号系统离体验太远了,损失太严重了。但人可以使用的符号系统,并不仅限于“逻辑思维与概念”。在意象对话学派的体验与理论中,人可以使用的符号系统一共有三个:
第一个,生来就有的,身体动作与感受系统,以身体感受、身体动作、条件反射等为符号。
第二个,三岁左右开始成形的,意象系统,以含有心理能量与情绪感受的意象画面为符号。(实际上意象也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层面,只是没有视觉层面那么显著和发达)。
第三个,才是七岁左右开始发展,直至成年后一直在使用的,逻辑系统,以概念、范畴、逻辑关系等为符号。
这三个系统中,身体系统是最古老的,也被称为心灵的远古层;意象系统是稍微靠后,但也较为原始的,被称为原始层。逻辑系统是人类最新发展出来的,最年轻、最“先进”,但也最不成熟的,被称为现代层。越古老的层次,越贴近体验(原始经验),越不抽象,也越难以表征。越现代的层次,越抽象,越便于表征、交流和运算,但是也离体验越远。
在远古,智商较低的动物身上几乎只有远古层。原始人类,具有远古层和原始层这两个层次。而现代人,在没有经过刻意训练的情况下,远古层、原始层、现代层同时存在于心灵之中,只是大部分人的意识主要使用现代层,原始层则归浅层无意识使用(梦、意象等),而远古层则通常处在更深的无意识层级。现在我们能看出来问题所在了。
个案概念化的固有困境,只是因为使用的符号系统太单一了,并且距离体验太远了。人类有三个符号系统,概念系统是离体验最远的那个,而心理咨询过程中体验却是最重要的。因此,为了更如实、更贴切地理解心理咨询过程,不是“个案概念化”,而是“个案符号化”,才是当代及未来心理咨询的更佳答案。所谓个案符号化(case symbolization),是指以身体、意象、逻辑三个符号系统为媒介,根据心理咨询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恰当的系统,对体验进行标定、表征、理解、运算与交流。概念/逻辑系统是可用的、有用的,但不应是唯一的。在很多时候,意象系统与身体系统(未来也许还有其他系统)是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
3 一个使用意象系统进行符号化的例子意象系统自有其特点和规律,本文不赘述。在此,仅用一个例子来简单阐述,什么是意象系统的符号化。谈论意象,不等于使用意象系统。
一个来访者梦见:自己在床底下发现了一条蛇,感到害怕,于是拿刀把蛇杀死了。如果咨询师说:蛇象征着来访者的性欲,杀死象征压抑,这时他并不是在使用意象系统,而是在使用概念系统来对梦的体验进行符号化。使用意象系统,是指以意象为基本符号来理解体验。
对来访者的这个梦,使用意象系统进行符号化的结果,更接近于:来访者心中有一个“人”,在 “一张床”底下发现了“一条蛇”,人感到害怕,于是就拿了“一把刀”,把蛇“杀死了”。这个表述听起来好像和梦本身差不多,但实际上是把梦中的人、床、蛇、刀、死亡都作为符号提炼了出来,在这种表述下,梦已经和原始的“体验流”有所不同了。
在原始的体验流中,梦就是梦,谈不上有什么“含义”。经过符号化,我们就知道了,来访者心中有一个部分是“人”(具体来说是这次梦中的“我”的形象),还有一个部分是“床”,来访者心中有“蛇”,蛇在床的下面被发现了,“人”对“蛇”的态度是害怕,想要消灭,于是“人”使用了“一把刀”,把蛇“杀死了”。
在“性欲”和“压抑”所组成的“概念化”(符号化)中,咨询师所能理解的,就是来访者的内心冲突,是对性欲的压抑,想要化解内心冲突,就需要想办法改善“自我”与“性欲”的关系,不要那么强烈的压抑,也不要让“自我”太焦虑。这一理解和解决方案,从精神分析的理论上来说,固然有帮助,但是很难形成对临床干预的直接指导。
因为“自我”、“性欲”,“压抑”都是理论中的概念,不直接贴合来访者的体验,也无法在咨询中直接干预“自我”与“性欲”的关系。在意象系统的符号化中。我们可以说,人和蛇关系不好,人把蛇杀了,人不害怕了,但是蛇死了,这是不好的。我们要想办法,让人不要杀蛇,也不必那么害怕蛇。
人和蛇都活着,关系也好,这才是好的。这一符号化过程及其结果,与原始的梦境本身贴合度很高,较少有信息的损失。想办法让人不杀蛇,调节人与蛇的关系,都可以在意象层面直接操作。只需要让来访者把梦境浮现出来,在人发现蛇,害怕,但还没杀蛇之前,进行干预,在意象里劝说人放弃杀蛇的行为,并且尝试和蛇相处,彼此熟悉,减少冲突。
4 意象对话学派的个案符号化意象对话学派理解心理咨询过程的方式,就是前文所说的“个案符号化”,只是之前没有把“个案符号化”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提出来。意象对话以意象为主要媒介,但同样重视身体感受与逻辑思维。
意象对话学派的标志本身就是一个由体验而产生的意象,其中蓝色部分象征清晰的逻辑思维,橙色部分象征有爱的情感功能。而整个图形又是从上往下到看的身体“中脉”的一种状态,这是意象对话的身体性。在意象对话的理论与实践中,概念、意象、躯体这三层都有各自的运用,各层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在概念层,意象对话主要使用的概念包括:情绪、信念、应对、子人格、沉溺、压抑、原发、继发、命运脚本、原型、模式……等(意象对话的常用独特概念可参考文件《意象对话核心术语辞典》)。
这一层的符号化结果,是一些抽象度较高的理论与概念表述。在意象层,意象对话不对意象体验进行转译,而是直接在意象中,根据意象本身的规律进行体验、感受、互动、干预,从而改善来访者的心理状况。这一层的符号化结果,是对意象中各个具体元素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表述,具有叙事性,听起来更像是在讲一个个的故事,只是故事中的环境、人物、事物、关系、事件被表述得更清晰。在躯体层,意象对话关注躯体各个部位的特点、功能、感受、健康状态、非健康状态、运动规律(如条件反射)、相互关系等。
试举一例:一女性感到子宫寒凉,从身体感受出发,看到意象:寒冷的山洞里有一大块结实的冰。持续看意象,冰逐渐化开,发现里面冻着一个遍体鳞伤的婴儿。在意象里追溯过去,发现婴儿受伤在先,因为太痛,就采用了冰冻的方式来降低痛苦。持续关注婴儿,对其进行关怀与照顾,冰进一步融化,婴儿回暖,释放受伤带来的痛苦情绪,婴儿的伤被治愈,意象最终转化为一个温暖的房间里,有一个可爱的婴儿,躺在舒服的小床上。
对这一咨询过程(本案例为笔者根据咨询经验编造)进行“个案符号化”,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在概念层:来访者的婴儿子人格遭受创伤后,使用了“隔离”、“麻木”等应对方式,导致心理创伤的躯体化。通过支持与陪伴,来访者放下了应对,疗愈了心理创伤,躯体化症状也随之消失。
在意象层:婴儿受到了伤害,痛苦难耐,通过冰冻的方式降低痛苦,但也使得环境过于寒冷,使婴儿失去了知觉。通过关心与爱,冰化开了,受伤的婴儿从冰中解放。随后,通过支持与帮助,伤痛的婴儿哭出来了,并且感受到了关爱,身体上的伤愈合了。山洞也转化成了温暖的房间。在身体层:来访者过去遭受痛苦时,通过收紧小腹,减轻了痛苦感,长期的小腹收紧,以及对身体感受缺乏关怀与关注,导致子宫附近气血不通畅,寒气积累,形成宫寒。
通过关注小腹与子宫部位,收紧的肌肉得到放松,寒气排除,气血开始流通,使子宫的寒凉得到治愈。在实际的咨询工作中,情况可能远比上述例子复杂,也未见得需要对同一过程进行三个层次的符号化。更常见的情况是,随着咨询的进行,不同的咨询体验,分别适合用不同的体系进行符号化。
有时单一使用概念,有时单一使用意象,有时单一使用躯体,有时两者或三者同时进行。表面上来回切换系统的符号化过程,背后却是连贯的原始经验与能量流动。反过来说,只有灵活地切换系统,使用恰当的符号化方式,咨询师才能更好地跟随心理咨询过程,对体验进行贴切的理解,并给出恰当的干预。
5 小结本文正式提出了“个案符号化”这一概念。个案符号化(case symbolization)涵盖了传统的个案概念化(case conceptualization),是一种更多元、更灵活、更广阔的视角。
对咨询过程进行个案符号化,既能够对体验进行贴切的理解并用于交流,又避免了抽象程度过高而导致与体验失联。当然,个案符号化也有其自身的挑战,就是咨询师除了学习概念系统以外,还需要学习意象系统和身体系统的符号特征与运行规律。而且,意象系统与身体系统的学习,对于咨询师的体验性成长有较高的要求。
不得不承认,凡事都有代价。如果想省事,就要承受理解不准确,理解的指导性不足,理解与体验较远的代价。如果想要理解得更准确,干预得更有效,就需要掌握更好的工具,需要更加用功地学习与成长。一直以来,意象对话学派不太情愿使用“个案概念化”一词,就是因为意象对话理解个案时使用的是三个层次的符号系统,实际上就是本文提出的“个案符号化”。但个案符号化并不特指意象对话学派。深圳意象对话
任何不仅仅使用概念系统,而是也使用了意象系统或身体系统的理解方式,都可以称为个案符号化。或许除了概念、意象、身体这三个层次以外,还有其他的符号系统,也可以用于理解心理咨询过程,笔者暂时没有想到。最后,希望本文能够对各学派的心理咨询师有所启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心理咨询工作艺无止境,唯有大家共同在探索中前进。
转自公众号:意象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