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对话心理师张如江老师:如何看意象?
提问:老师看到情绪感受背后的子人格了之后,再怎么看意象?
回答:首先恭喜你,能感受到、识别出情绪背后的子人格,也就是情绪的主体。一般来说,情绪和情绪的主体是相连,与之相连的还有产生这种感受的子人格的故事,还有产生某种情绪的具体情境。也就是说,意象的呈现方式变得更多了,以前是情绪感受,现在加上了子人格,又可能加上了时空的转变以及某种故事以及因果。看情绪有看情绪的方法,这是在意象对话初级班中重点训练的部分。
识别出子人格之后,也可以把情绪以及情绪主体对应起来,并边感受情绪边分辨和识别,也许二者是匹配和对应的,也许是二者相关或者有沾染的。在看这些内容的时候,还需要注意看情绪、子人格等的当下观看者这个主体,是否被所看的内容所影响,也就是时候能否带着觉察而不沾染和认同地感受所看的内容。
如果发现被影响了,也许就是相应的子人格或者某种感受被激活了。还需要重复上面的方法。看意象不只是看情绪感受,看的内容很多的,不仅仅只有感受的视觉意象,还包括其他感官,也包括子人格等其他很多象征的形式,总之,所有感官所感受到的,可能都是意象。只是感受和视觉意象相对直观和容易看罢了。
回答老师介绍:
张如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意象对话准水晶级心理师,意象对话初级班讲师,中级班助教。中国传统文化研习者。
意象对话第六期全程班学员,十余年的意象对话学习经历,并接触和学习精神分析、荣格心理分析等理论流派,广泛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合著《水晶之路》,撰写过心灵成长、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经典电影心理分析等相关文章百余篇。持续进行心理成长类科普文章的撰写,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本土心理学的融合性研究。
主要使用意象对话疗法进行咨询和个人成长,长期接受个人成长督导,有多年自我成长和体验经历,倡导用意象对话指导生活,并精进地进行自我修行成长。有2000小时以上的个体咨询经验,多年带领意象对话成长小组。结合个人多年成长体验,逐步形成一套实用的心理成长方法——回心法。并多次开办工作坊。
专注方向:运用意象对话带领体验者进行深入的自我成长探索,多次开办地面和网络形式的初级班课后督导、珍珠参评后督导、个人深度体验等课程。逐渐摸索出一条实用且有效的心理成长的前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