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顶部
  • 18926078801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安神”后的感悟分享

“安神”这个词儿,第一次认真走进我心里,是今年 4 月份上《心理发展评估与养育课》的时候。 烁方老师讲到生命早期的婴儿,神一般不在身体内,而是像辐射一样散在身体的周围。 当有一个带着爱和积极关注的养育者,不断关注着婴儿,给他温柔的抚触,他感觉到舒服了,神慢慢会回到身体内并凝聚起来。 这个“凝聚”很重要,神一旦凝聚,“自我”就形成了,就可以把这个身体,连同身体的感觉,以及心理感受到的各种情绪,都被统称为“我”。我之所以这么有感觉,是因为自己的心理成长就被卡在了“安神”这一步,自此心理就没好好发展过。 这几年的心理成长,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别人大多是情结而导致的心理问题,而我更偏向于是发展而导致的心理问题。 换句话说,别人是因为受到了创伤,在心里凝成了结,而我,却是在生命最早期就让发展停滞了。 活了这么大,就相当于一直在用一岁前(甚至更早)的方式来面对生活、适应社会,那肯定会适应不良。 而我之所以没能成功发展我自己,是因为在本该“安神”的阶段,不仅没有安到神,反而因为受到了巨大惊吓而让神四散而逃。 也就是说,我所受到的惊吓,在生命的最早期,就让我在本该正常的发展方向上逆行了。


那次课上,老师初步教了一些方法,可以让神重新回到自己的身体里。 我发现自己的神,大部分都散在头以上的位置,这还是在比较聚的状态下。(退行到早期,我的神是不聚的) 按照老师的方法操作一段时间后,感觉还是有效果的,就开始把这方法用在孩子身上。 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会帮他抚摸身体,从上到下,从头到脚。 接着就会帮他“安神”,用一种亲切的声音,一遍遍呼唤他的名字,让他的神慢慢回到身体里。 这方法用在孩子身上,比用在我身上见效多了,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入睡极快! 很多时候,五分钟之内,他就能睡着。 同样的方法,带着更多防御的我老公,在他身上就不见效,我次之,孩子最没防御,也最有效果。

周烁方老师
准宝石级意象对话心理师周烁方老师



“安神”这个词第二次在我心里加深印象,还是跟烁方老师有关,是他的年会论文《“神散”的溯因与化解》。


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时,我觉得说的正是我自己,仿佛是为我量身定做而写的一样。


文章里的很多内容,诸如:“身体存在感不足”,“早期缺乏爱与关怀”,“心理创伤与惊吓”,“作为主动应对的神散”,“气血衰竭、状态虚弱”“寒气、湿气滞留其中”,“被无意识能量情结占据”,“被来自他人的心理能量占据”,都让我特别有感觉。


拿到文稿后,我便逐字逐句打印出来单独一份,过段时间就读一遍,就像在读自己的人生故事。


然后按照论文里教的方法,逐个去试,哪种方法更适合我,我就偏向于用哪种。


我不是每天都坚持,但也没有彻底断过,尤其是感觉自己散得特别厉害,散到坐立难安时,就会去“安神”。


这期间也会断断续续给孩子做,他会告诉我,这个“安神”的方法很舒服,神回到身体里更踏实,他也一直都很享受这种抚触和温柔的呼唤。


第三次对“安神”加深感觉,是在上烁方老师的课《理智、情感与本能——三个中心的成长》。


这个课程,不夸张地说,就是专门“安神”的,把散在身体内外、不凝聚的神,逐一汇聚到身体的三个中心点上。


我在上课的那段时间退行了,心理能量压根儿守不住自己的神,散散碎碎的状态上完了五天的课。


但也正是这次课,让我在“安神”的路上更进了一步。


回来后,我惯用的头脑中心歇菜了,说话断片儿,想事儿断层。


但同时,我的情感功能明显提高了,我能更准确地共情到了别人的感受了(过去都是靠猜)。




也是在这次课上,我看到了一个学员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借按摩师的手,来让自己的神凝聚,跟几个月前的状态大不一样。 一向不敢去找按摩师的我,这次上课回来后,就直奔推拿师去了。 我很幸运,遇见了一个懂人性的中医推拿师,第一次推拿,效果就很好,当晚睡眠就改善了。 当然,身体的直接接触,还是激发了藏在身体里的一些情结,就一边化解着,一边坚持推拿着。 坚持了有一个月的时间,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神”越来越容易安在身体里了。 推拿会让身体放松,身体会感觉很舒服,身体舒服了,“神”自然会回来,因为总在外面飘荡,“神”其实并不舒服。



在推拿师的加持下,我那缓慢的“聚神”进程就被大大加快了。 尝到甜头的我才意识到,如果自己这里没有资源,那去外面寻找资源,还是挺重要的。 在 9 月份烁方老师《深度成长难点辨析工作坊》的课上,我曾问过一个问题,我的“神”很散,但是心里的情结让我对外界很不信任,完全靠自己的话,怎么做更有效? 老师告诉我,那成长就会慢。如果不想慢,那就忍着,然后慢慢就习惯了。 我觉得我学到的这些知识,我得到的这些回馈,都在无意识中给自己的成长做加持,就像是在打地基。 直到我觉得时机到了,可以走出去了,就开始主动寻求外界的帮助了。



这一个月的推拿,让我的身体越来越放松,当我一边推拿,一边用上面那些方法“安神”时,速度会加倍,效果也会加倍。 可能过去用一些方法也没能成功“安住神”,但是在推拿外加中药调理的双重加持下,现在几乎每次都能成功让散在外面的“神”安住在身体里。 “神”逐渐熟悉了这个身体,逐渐感受到原来在这个身体里很舒服(最起码有舒服的部分),它就会惯性地回来。 每次“神”回来后,我会更有情感,也会更加稳定,有种“终于回家”了的感觉,是那种流浪很久终于找到家后的踏实感。 我儿子也在跟我同步做推拿,几次推拿过后,他告诉我,他学习的注意力更集中了,我听了自然是很欣喜。 因为我自己的状态是散的,散到做点什么都很难坚持下去,所以我理解我儿子的状态,也感同身受地理解他所说的改变。



这条养育之路会很长,不是坚持几次就能彻底完成的,就像是重新活了一次一样,甚至需要用年来记。 这是这几年的成长,最有感觉的一次,就那么恰到好处地给到了自己最需要的那一部分,那个需要“安神”的自己,需要不断发展人格的自己。 我仍旧沉浸在“成长”的快乐中,感受着这个过程带给我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这么有滋有味、有人情味儿的成长,我很喜欢!深圳心理咨询


作者个人简介:



王晓琳

微信:LL557882

连续 4 年意象对话实践成长,一路深入,一边疗愈,一边成长!

上过的课程:意象对话初、中级班核心课程;意象寻根工作坊;舞动工作坊;心理故事探索与改写工作坊;情结的分类与化解课程;心理发展评估与养育课程;意象对话深度成长难点辨析工作坊;理智、情感与本能—三个中心的成长;4年持续中医躯体意象长期成长小组。

其他成长方式:朋辈练习、当地小组交流、助教练习、大量个人成长体验。


转自公众号:意象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