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顶部
  • 18926078801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意象对话学员分享:关于“得意忘象”的体会

关于“得意忘象”的体会1月4日,在成都上曹昱老师《意象对话初级班》课间休息时,坐我旁边的一个初训同学,问我是不是也第一次。

我说,我是第二次来了。

然后,她又说,另外有个女生来复训7次了,她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所以想问我,为什么要第二次来学同样的东西。

我只是从自己有限理解的角度对她说,就好像看一本名著一样,不同的阶段来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其次,老师自己也是在不断成长的,她会把自己成长经验在课堂上传授给大家。

还有,意象对话就好像是古代师徒制那种经验的传承一样,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有经历和经验了,才能更好地领悟老师教授的内容。

我讲完这段话以后,她点了点头。但是我总感觉意犹未尽,不能完全表达我对意象对话复训的理解。

所以,我想用自己在学习意象对话过程中的真实体会和领悟来进一步阐释。

我想到了“得意忘象”这个观点。

是21年我第一次上初级班的时候,曹老师重点强调过的,当时我也记住了。

但是在这几年练习意象对话的过程中,直到2024年12月,跟随谢东强老师练习一段时间后,我在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练习的过程中,才发现什么是“得意忘象”。

然后,到这次初级班,曹老师再次讲“得意忘象”,我才更有体会它是什么意思。

我想说的是,得意忘象从字面上来说,意思很好理解,大家也都能理解,但是在具体练习的过程中就可能忘记这一点。也就是说,这种体悟式的经验,只有足够的亲身经历才会让我们彻底领悟。(也可能和每个人领悟能力有关,可能有的同学不像我这样慢,会更快吧!)

下面,我重点讲讲我对“得意忘象”的体会和领悟过程。


1.“得意忘象”的出处

“得意忘象”是三国曹魏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哲学家王弼提出的观点。他在《周易略例》中提到: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我在学文学批评的时候,接触到了这个观点,可以大致认为是,言生于象而构成象,象生于意而说明意;言语和事物的形象是一种工具,而表意是最终目的。


它更多强调的是直觉体验和个体情感在刹那间领悟到审美对象的美时,获得的满足和喜悦,这种感受是一种直接、深刻、直觉式的情感体验。 


2.曹老师讲解的“得意忘象”


 曹老师在这次课堂上,又重点强调了得意忘象。


象,是关于某种事物的样子。而意在认知上可以表述为:什么是什么,也就是下判断。在情感上,和个人好恶有关。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表达的就是落花和流水在情感上的好恶,就会产生趋向和远离的选择。在动机上,就是期望、欲望和意图的表达。


而意象,就是表意的象。那么第一层意思:关键就是通过象来体会背后的意,体会到了意就不必要执着于象了。


比如,在梦中看到了一条蛇。蛇就是一个统合了意的象,打个比方,如果我们理解了蛇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得到了这个意,那么就不必执着于蛇这个象本身了。


第二层,最重要的是看到意象背后“演绎的意象故事”,而看明白这个故事以后,也不要再执着于这个象了。


举个例子:有的人看到蛇缠绕的意象,也领悟到其中的意思是母亲窒息般的爱,或者出生过程中的脐带绕脖子的感受,但他还是会想再去看看蛇缠绕的意象。因为可能是之前习惯的惯性使然。这就不是得意忘象,反而是过于执着于象,那么心理能量也可能还会再一次回到类似之前的状态。(课堂上老师举的例子我没记下来,是自己找的例子,因为是课后记忆复现的,也有可能没表达好老师的意思) 


3.我体会到的“得意忘象”

这次初级班,曹老师讲解的“得意忘象”,让我明白了意象背后这股能量是流动的,我们不必要再去固化它,我们再去固化它,就不是创伤、情结导致的了,而是我们的执念导致的。 我体会到的另一种“得意忘象”,也是不去固化意象。事情是这样的:


在2024年12月13日星期五的时候,我的眼睛无缘无故出现红肿和疼痛的感觉,那天中午我就去看了意象,发现了“骷髅”和“小熊布娃娃”两个意象坐在墙角。这时候,是男骷髅和女小熊布娃娃。


但是17号的时候,我再次进去的时候,他们都变样子了。我是这样记录的: 我又去看了一下墙角的小熊布娃娃和骷髅。


这次进去的时候,偏女性的小熊娃娃长大一点了,变成了男性的小熊娃娃,而骷髅变成了一个女战士,有点像神奇女侠的装扮。


是晚上,他们俩还是都坐在墙角。但是他们之间隔着一个泡泡一样的透明的墙。女战士待的地方是夏天,而小熊娃娃待的地方是冬天,还在下雪。


小熊娃娃冷得涩涩发抖,他抱着自己,还是冷得瑟瑟发抖。


我问他,为什么不去妈妈那边呢?(他觉得女战士就是他妈妈)


他很伤心,他一边哭,一边心里想:


他如果过去后体验了些许的温暖,然后又被抛弃的话,就会更痛苦,所以还不如自己一直忍受寒冷和痛苦。


第二,他觉得妈妈根本就不爱他,他不愿意去添堵,不愿意再一次去感受被嫌弃。


第三,他太弱小了,也没办法穿过这个透明的墙。


我于是坐到小熊娃娃身旁,我也感受到了刺骨的寒冷,感受到了小熊娃娃的伤心、难过、委屈,他哭得太伤心了。我说,没关系,允许自己哭,保持深呼吸。…… 


然后我在注释的时候是这样记录的: 注释:突然有一个发现。之前,我对同一个主题第二次做意象的时候,总是要先看上一次是怎么样的,想要和上一次的严格连接上。这几次,我试了一下,不看上一次的意象,直接进入,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开始。


然后我开始发现,之前我是觉得意象的世界是我离开了就是静止的,所以我再次进去的时候,就想从上次结束的地方开始。


现在才发现,意象的世界是独立的,是流动的,是有自己发生、发展规律的,我虽然没有时时刻刻意识到它的改变,但是它本身就是在自我经历和发展的。我过一段时间进去,看到的已经是意象世界发生改变后的这个时间点的了,而不应该强迫意象是从上次结束的地方开始。 然后,我在12月19日去找谢老师做成长练习的时候,跟他做了一个确认,当时我是这样记录的: 今天先跟谢老师确认了一个领悟。

曹昱
黄金级意象对话心理师曹昱老师



就是做意象的时候,不必要一定接着上次的地方进入意象,因为意象的世界的独立的,有可能能量是流动的,也有可能因为情结能量固结在那里了。但是不必要有意去改变。当时的能量状态是怎么样的,就怎么去对待。 实际上,意象是附着着心理能量的,是带着相关的情绪的。意象对话认为,看见即疗愈。看见过程本身就有得意的过程,只是多少的区别,是否彻底领悟的区别,这个过程本身就可以有呈现、有释放和领悟。


而且,意象的世界是一种心理现实,心理现实的能量可能流动也可能是固化的,因此,再次进去的时候,就不必要像我之前做的那样,先还原之前离开意象。这种做法,就好像是看现实中电视连续剧一样,必须接着上一集的地方继续演。


这就是我们实际生活经验、现代认知逻辑语言层面的误导,我觉得这种错误的认知是有惯性的,是由我们同化和顺应认知结构决定的。所以,我才会在做了这么久的体验和练习以后,才最终明白这个道理。深圳意象对话


现在回过头来想,实际上,曹老师和谢老师早就跟我讲过这一点了,只是我自己没有体会和领悟,就一直在这里打转。


希望大家不要像我一样一直在原地打转,多练习和体会,多复训,才能获得更好的“手感”,少走弯路。


作者简介



作者:祝子民


2021年3月开始接触意象对话,参加过意象对话初级班和中级班课程。跟随谢老师参加意象对话躯体成长小组,致力于用意象对话来做个人成长。


转自公众号:意象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