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顶部
  • 18926078801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深圳心理咨询师:浅谈意象对话心理咨询流派的发展

摘要: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流派的缘起,是朱建军老师的灵感,精神分析,分析心理学,中国传统文化,宗教等众缘和合而生。本文就是想给广大心理学从业者,爱好者普及宣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学流派,一个新生,有活力,有发展潜力的心理学思想。从朱建军老师对意象对话灵感的产生,到弗洛伊德与荣格思想的影响,再到后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而创立流派。经历了创立初期,中期,后期的三个阶段,怎么把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学流派向世界发展的全程。

 

         我想自豪的告诉大家,我们中国人也有自己的心理学流派。

 

         关键词:意象对话流派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本土化;儒释道;中国的心理学;

 

 

一、意象对话的缘起

 

       本人是学意象对话的心理咨询师,受益颇多,所以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就是想概括性的把意象对话,这个中国本土的心理咨询流派告诉大家,普及给更多需要的人,这个就是我写此文章的缘起,文章中的部分内容是截取书上的,也有部分我自己的理解和分享,如果写的不好,或有错误,也请多批评。

 

       下面就先从源头讲起,意象对话这个流派的缘起。

 

        最早期的时候,朱建军老师是特别喜欢弗洛伊德,喜欢释梦,那个时候甚至被同学取绰号“朱洛伊德”。可见他对精神分析的热爱与痴迷。

 

        若讲精神分析,不得不提下面两位大师。心理学界的两位大咖弗洛伊德与荣格,不过他们对梦的理解不太一样。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为了满足愿望,而这些愿望是平时被压抑的愿望,主要是性的欲望。梦之所以表面意义和实际的意义不同,归根结底是一种“伪装"。

 

        荣格认为:在潜意识中,心灵仿佛一个“活在我们心中的原始人”,他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表达方式。他不是要伪装,而是用梦来启发我们。

 

        朱老师做的释梦越多,越感到弗洛伊德的解释不完全正确,他发现自己越来越远离了弗洛伊德的思想,这使他更认同荣格的观点,认为梦不是在伪装,而是在显示。朱老师渐渐坚定了一个观点:梦、艺术家的思维、精神病人的思维、催眠状态下的一些心理活动等等,都是人格中的另一种认知方式的表现,这是一种象征性的原始思维。

 

        后来,有一个研究是促使意象对话技术出现最主要的因素。当时朱老师看到:许多其他流派的心理学家批评经典精神分析的研究客观性不够,比如释梦,你说梦中经常会用枪刀等尖锐的武器象征男性性器官,用书包、背包或其他包象征女性性器,但是这个没有什么依据,好像是自圆其说。

 

         朱老师就来了一个灵感,他假设:催眠状态下想象出来的意象和梦是同质的。怎么讲呢,通俗的讲就是:一个人在催眠中由一个词产生一个形象,另外一个人把这个形象转换成一个词,第一个人产生的形象的意义和第二个人的词语的意义应该是差不多的。

 

        很快,朱老师就做了这个尝试:给一些人(A组)做催眠,朱老师给被催眠者一些词,然后暗示被催眠者会“看到一些形象”,这些形象应该是梦中用来象征着这些词的形象。

 

        给另外一些人(B组)做催眠,然后让他们把催眠状态下的意象转换成词汇,这就仿佛是释梦。结果证明他的假设是肯定的。朱老师继续改进他的想法。

 

        他觉得催眠很浪费时间,于是他就尝试只做浅催眠甚至不催眠,只是让来访者自由放松的想象,看看想象出来的意象是不是和催眠、梦中的意象是同质的,结果是和他的预想一样。在这样的基础上,就不用等来访者做梦后,我们才可以给他解读了,而是我们可以和来访者做“清醒的梦”,并且可以修改他的这个梦,梦中的行为都是他心理活动的象征,改变他梦中的行为也就可以改变他的心理,这样就可以做一种心理治疗了。

 

        有了理论依据,朱老师开始尝试做治疗,因为治疗过程中,来访者描述他的意象,然后朱老师只是说另外一个意象,这样好像是在对话,后来朱老师就把这个方法叫意象对话技术。

 

        当然中国文化,儒、释、道、人本主义等很多思想的也影响着他对意象对话理论的创造。

 

二、意象对话与原型(分析)心理学

 

        意象对话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与荣格的原型(分析)心理学有部分相似之处,因为原型心理学是对意象对话影响最深的一个理论流派。荣格的“积极想象”也给了“意象对话”带来的灵感。原型心理学中的意象、原型、情结、集体潜意识、自性化、释梦等核心的基本思想,还是继续沿用和改进,不过朱老师对这些理论进行了扩展、丰富、本土化、通俗化。更重要的是更接地气,也去除了荣格派的过度“神秘化”的思想。

 

        荣格与中国文化,荣格曾经学习中国的易经、炼金术、佛学等,这一点和朱老师很相似,都是深爱中国传统文化。但朱老师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下浸泡,加强了朱老师对中国文化、历史、哲学等的深入理解,并运用于意象对话中,这一点超越荣格。

 

三、意象对话与中国文化

 

        首先,中国的文化毕竟和西方的历史文化不同,精神分析、原型心理学,都是源于西方文化发展而来,虽然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了,但是文化是无法复制的。例如:在中国一个荷花,它的意义可能就和西方不一样。中国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也是不同的,例如:书法、象形文字、诗词歌赋等,中国文化(包括原型、意象)是西方人的集体潜意识里所没有的东西,至少是不完全一样的东西。

 

        朱老师对于中国文化的汲取以及运用于意象对话的理论中,是一个很贴近生活的表现。例如《意象对话心理学与中医》,就谈了中医理论在意象对话临床中的运用。中医是意象基础上的医学,意象对话心理学是研究意象的心理学。《意象对话心理学与中医》把意象对话心理学的方法应用于中医研究,深入揭示了中医的原理,开拓了用新的科学方法研究中医的途径,发现了一些新的心身医学的技术。对中医从业者有启发,对心理咨询师有贡献,对患者有切实有效的帮助。

 

         还有朱老师根据中国古典文化《红楼梦》而作《红楼梦圆》,就是一个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刻解读。这本书一方面从梦为切入点,结合心理学分析,爬梳整理十余种红楼作者论证,揭秘红楼梦真作者,红楼梦的真意旨,这些问题历来争论不休。另一方面则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红楼梦》中各类人物的性格命运,阐发《红楼梦》的微言大义。全书以心理学为出发点,提供解读红楼梦的独特视角,这是一个很独特的创新。

 

         另外三本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系列作品:《焦虑的中国人》古人所说的“人心”,是指多数人的共同心理,即群体心理。“人心”是影响历史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了解“人心”,也就能让我们更清楚历史。本书选取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典型群体,从心理的层面,分析“人心向背”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历史轨迹的影响。通过分析特定群体的心理,梳理其心理活动的发展史,以此来展现中国人的心理如何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帮助我们理解众多历史事件,并从中找出规律。

 

       《寻找中国历史的心灵密码》本书通过对一些中国历史上有代表性人物的心理研究,分析了重要人物与时势之间的交互作用。阅读本书使我们了解,在历史的转折点与历史的延续时代,一些典型人物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书中对一些文化名人的心理分析,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文化的不同层面。

 

       《中国历史名人的个性解读》本书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历史中一些重要人物的心理活动,解释历史中的心理现象。书中通过对孔丘、赢政、李世民、武则天、狄仁杰、李煜、王安石、谭嗣同、吴佩孚、宋美龄、张学良等人的心理分析,展现了他们是如何对其所处的时代产生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去影响历史发展的。

 

        这一系列的关于中国文化历史的作品,都是朱建军老师对中国本土化发展沁入的心血,也给意象对话注入更多内涵。

意象对话部分书籍

四、意象对话与儒释道

 

        4.1佛家:朱老师在2014年底讲过一段话:意象对话是觉照之眼,意象对话让我们真切地看到,梦就是活生生的现实,看清梦就是活生生地现实,我们就有了自由通过转换我们的梦来转换我们的现实。这个就是朱老师讲的“心理现实”,也就是佛家讲的空性,如果我们可以看清“色即是空”,也就自在了。 

 

        讲的接地气一点就是:如果我们可以知道了解自己的潜意识,了解自己的“基本心愿”,知道自己内心的心理运行模式,就可以更了解自己,活成自己,而不是被动的在“业力”里轮回(用精神分析的话讲:一个人一生的命运都是在潜意识控制下强迫性重复的生活)。

 

        在文章《意象对话中包含什么样的东方思想?》一文中,朱老师对东方文化进行阐述,大意是:意象对话是觉照自己内心的过程,未经符号加工的心理经验是最基础的心理内容,此经验就是佛家所说的“现量”知识,然后通过符号化过程(分别心)来建构心理世界(“心理现实”),心理世界是建构的产物而非实体(而是带有心理能量的“相”)。分别心所见世界非实体,本性是空相。“意象”是在佛家所说的“我执”基础上通过分别心而建立的“相”,本性为空所以可以转变,就像给一个人做意象对话的时候,这个人内心的意象(“相”),会转化。

 

       意象对话,就是观照意象如何产生,如何关联,如何灭的一个过程,“色即是空”所以心中有意象生灭不已,不执着于意象,则何尝真有意象生,又何尝真有意象灭,意象生灭也是空。“成、住、坏、空”就是佛家哲学的体现呀。

 

        不纳不拒,无分别心,慈悲,这也体现在意象对话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例如给来访者做意象对话,来访者意象里面可能出现一个“可怜的残疾人”,做为心理咨询师,我们不排除,不拒绝,用慈悲去抱持这样一个内心的“子人格”。或者意象里面出现了一个“神仙”,我们也不用分别心,诱惑来访者,这个是“好意象”,那个是“坏意象”。而是,给来访者一个尊重,让一切自然发生,“不纳不拒”。我们相信,无论是“好意象”,还是“坏意象”,我们都相信来访者可以面对,并且化解,达到自我协调的心理状态。这一点也很接近荣格的“自性化”和人本主义的思想。

 

        佛家的“无我”观,意象对话和佛家的共同观点就是,我们的世界没有一个独立存在,永恒不坏的“主体”,看看我们的内心,有很多个“子人格”,到底那个是你,那个不是你?我们内心的意象,梦、也是刹那生灭,“成、住、坏、空”,哪有一个永恒不坏的“主体”?

 

 

        4.2道家:意象对话里也有道家的思想,例如“无为”,在意象对话的咨询过程中,我们一般不去解读这个意象的意义,而是让来访者自己去领悟,还有就是在咨询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意象,我们一般也是不提倡过多的引导来访者,让来访者自己去面对意象,化解和整合自己的内心。深圳心理咨询

 

       道家讲的“天人合一”,也很接近意象对话的思想,“天人合一”类似意象对话的“自性化”。

 

       4.3儒家:儒家的经典作品《大学》开篇就讲: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主要思想,是定,静,安,虑,这个是主要针对学习意象的心理咨询师的一种律己态度,内省,安定的心理状态。

       后面讲的是一种入世哲学,先修自己,然后治国平天下,这个也是朱老师一直强调的,“反求诸己”,看看自己有什么问题,自己修好,才可以真正的帮助他人。就是一种自渡渡人的伟大情怀,这个从朱老师多年潜心研究中国文化与心理学,一种救人救国的情怀,可见儒家文化早就沁入朱老师的心里。深圳意象对话

《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

五、意象对话与精神分析

 

        好像只要是心理学流派,都绕不开精神分析。意象对话的发展,也有部分精神分析的贡献,早期朱老师深入的研究精神分析、释梦、催眠等,也给了他很多的灵感。

 

        对于精神分析的其他流派,例如“客体关系”“主体间性”我不知道朱老师是否有吸收和借鉴,不过我可以看到意象对话里含有一些类似的理论。

 

       我们可以从这个图看出,意象对话是怎么从精神分析理论流派中发展而来的。

 

       而意象对话比精神分析的最大的优势就是精神分析需要很长时间的理论分析和假设,并且一般需要借助心理咨询师这个“客体”,通过移情,还有诠释来达到治疗的效果,而意象对话“直指人心”,不强调理论的分析假设,也不强调要借助心理咨询师这个“客体”,因为这一点意象对话很“人本”,我们相信来访者有自我领悟和自我疗愈的潜质。

 

        意象对话比较好学是公认的,而精神分析不仅难学,重要的是分支流派过于庞大,并且每个流派的观点还不一样,好处就是精神分析的每个分支流派基本都对应某一类问题,并且是已经发展很成熟的理论体系了。

 

六、意象对话的优势与创新

 

         6.1利于建立咨询关系并减少阻抗:意象对话用“下对下”(潜意识对潜意识)的咨询方式,避免一些尴尬、羞耻的事情,可以不用在意识上表达出来,也可以完成。

 

        6.2疗效快:意象对话,直接面对潜意识,治疗效果快,不用像精神分析那样,需要移情,需要长时间的分析。而意象立马就可以出现,不需要太多的分析假设,直面内心能量。可以在不了解病史和生活史的情况下进行治疗。

 

        6.3针对性强:例如一个人抑郁的,那么跟据朱建军的“子人格理论”,不是你整个人抑郁了,而是你的某一个子人格抑郁了,那么我们找到这样一个局部的子人格,解决这个子人格的问题,内心能量就平衡了,也就治愈了。

 

       “子人格理论”可以说是心理学界,很有创新与创意的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很少有心理学家朝这个角度研究过。

 

        6.4理论本土化:意象对话是目前中国本土最大的心理咨询流派。理论整合包括荣格学派、中国文化、儒释道、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是最接近中国人自己的文化思想的理论流派。

意象对话临床技术汇总

七、意象对话的发展阶段与未来

 

       下面我们聊聊意象的发展史与未来,意象对话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7.1初创阶段:1990年—1999年是意象对话的初创阶段。

 

        意象对话创立于1990年,创始人朱建军。在创立之初,意象对话是一种心理咨询技术。1990年开始使用这个技术,从偶尔使用到慢慢多起来。这个疗法的好处就是,不用“解释”,用“下对下”的方式。

 

        1995年后,朱老师把这个技术用在自己身上,做了很多实验(很有冒险家精神),并向其他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介绍了这个技术。

 

       在这10年间,朱建军通过大量的实践对意象对话疗法进行完善,并且在心理咨询中尝试使用。在这个过程中,意象对话由心理咨询技术发展完善为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

 

       7.2推广与团队化阶段:1999年——2007年是意象对话的推广与团队化阶段

 

       1999年5月,第一个意象对话学习与成长小组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意象对话疗法开始广泛传播。

 

        朱建军教授出版了个人专著《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你有几个灵魂——心理咨询与人格意象分解》、《意象对话心理治疗》,进一步完善和奠定了意象对话的理论基础。

 

       2004年,意象对话研究中心成立,成为意象对话的研究、发展与管理机构。

 

       2006年,北京乾德意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作为意象对话研究中心的合作机构,与意象对话核心课程的运营机构。

 

       在这个阶段,意象对话疗法在国内快速传播,全国有数千名心理学工作者与心理学爱好者正式学习了意象对话,第一批优秀的意象对话心理师从数千人中脱颖而出,他们在今天已经成为意象对话学派的核心成员。

 

       意象对话研究中心的成立,再加上意象对话心理师的专业水平与自我成长水平不断提高,使得意象对话由个人化向团队化发展转变,意象对话不再限于朱建军教授个人的发明创造,而是成为了团队的、大家的意象对话。许多优秀的意象对话心理师为意象对话贡献了新的子技术,以及发展创建新的理论。深圳心理咨询机构

 

        2007年,意象对话研究中心举办了“意象对话回顾与发展研讨会”,确立了团队化的管理制度,完成了从“朱建军个人的意象对话”到“团队的意象对话”的转变。至此,意象对话已经由心理疗法发展为了一个心理学流派。

 

         7.3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是意象对话的快速发展阶段

 

         2008年,由朱建军写作,苑媛英译的著作《The Psychotherapy From The Orient : Imagery Communication Psychotherapy》(《来自东方的心理疗法——意象对话心理疗法》)出版。2017年,该书的波兰语版本正式出版。

 

        2008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29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苑媛受到大会邀请,做了题为“The Method of  Imagery Communication Psychotherapy”的演讲。

        ……

 

       今天,意象对话作为中国本土原创疗法中影响力最大、最正规的学派,仍然处在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之中。

 

       三个发展阶段可以理解为:一个中国本土心理学流派的缘起,一个中国本土心理学流派的发展与创立,一个中国本土心理学流派的开始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荣格与分析心理学》 申荷永 

《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 朱建军

《意象对话心理学与中医》 朱建军

《红楼梦圆》 朱建军

《焦虑的中国人》 朱建军

《寻找中国历史的心灵密码》 朱建军

《中国历史名人的个性解读》 朱建军

《意象对话临床技术汇总》 朱建军
《你有几个灵魂》 朱建军

《意意象对话中包含什么样的东方思想?》朱建军

  等

 

编辑:李大山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心理动力学取向